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学三国 > 第一百五回 日久见人心

第一百五回 日久见人心

    第一百五回 日久见人心 (第2/3页)

 姜维令人请杨仪商议:魏延勇猛,更兼马岱相助,虽然军少,何计退之?

    仪言:亮临终,遗一锦囊,嘱曰:若魏延造反,临阵对敌之时,方可开拆,便有斩魏延之计,今当取出一看。遂出锦囊拆封看时,题言:待与魏延对敌,马上方许拆开。

    维大喜言:既亮有戒约,仪可收执,维先引兵出城,列为阵势,仪可便来。(先观锦囊再出城,岂不更好!)

    姜维披挂上马,引三千军,一齐冲出,排成阵势。

    维挺枪立马于门旗之下,高声大骂:反贼魏延!亮不曾亏你,今日如何背反?

    延横刀勒马而言:不干维事,只教杨仪来!(私人恩怨耶!)

    仪在门旗影里,拆开锦囊视之,仪轻骑而出,手指魏延而笑言:延敢在马上连叫三声谁敢杀我,便是真大丈夫,以就献汉中城池与延。

    延大笑言:若诸葛亮在日,延尚惧亮三分,亮今已亡,天下谁敢敌延?休道连叫三声,便叫三万声,亦有何难!遂提刀按辔,于马上大叫言:谁敢杀我?

    一声未毕,脑后一人厉声而应言:吾敢杀汝!

    手起刀落,斩魏延于马下(当三声喊完,话音刚落时再下手更具戏剧性!)。

    众皆骇然。

    斩魏延者,乃马岱也。

    诸葛亮临终之时,授马岱以密计,只待魏延喊叫时,便出其不意斩之,杨仪读罢锦囊计策,已知伏下马岱在彼,故依计而行,果然杀了魏延。

    董允未及到南郑,马岱已斩了魏延,与姜维合兵一处,杨仪具表星夜奏闻后主。

    二、誓不背盟

    后主降旨言:既已名正延罪,仍念前功,赐棺椁葬之。

    杨仪等扶诸葛亮灵柩到成都,后主引文武官僚,尽皆挂孝,出城二十里迎接。

    后主放声大哭,上至公卿大夫,下及山林百姓,男女老幼,无不痛哭,哀声震地。

    后主命扶柩入城,停于丞相府中,亮子诸葛瞻守孝居丧。

    后主还朝,杨仪自缚请罪。

    后主令近臣去仪缚言:若非仪能依亮遗教,灵柩何日得归,魏延如何得灭,大事保全,皆仪之力也。遂加杨仪为中军师,马岱有讨逆之功,即以魏延之爵爵之。

    仪呈上诸葛亮遗表,后主览毕,大哭,降旨卜地安葬。

    费祎奏言:亮临终,命葬于定军山,不用墙垣砖石,亦不用一切祭物。

    后主从之(传言:诸葛亮遗嘱:令四人抬棺一直走,绳段下葬。抬棺的四人因怕辛苦走了一段路就下葬了。四人回去复命,禁不起盘问,实话招了。将军一气之下将四人就地正法,杀了四人,将军才明白——世上再无人知道诸葛亮到底葬在哪里!)。

    择本年十月吉日,后主自送灵柩至定军山安葬。

    后主降诏致祭,谥号忠武侯,令建庙于沔阳,四时享祭。

    后主回到成都,近臣奏言:东吴令全琮引兵数万,屯于巴丘界口,未知何意。

    后主惊言:亮新亡,东吴负盟侵界,如之奈何?

    蒋琬奏言:琬敢保王平、张嶷引兵数万屯于永安,以防不测,禅再命一人去东吴报丧,以探吴动静。(先礼后兵!)

    后主言:须得一舌辩之士为使。

    南阳安众人,姓宗,名预,字德艳,官任参军、右中郎将应声而出言:其愿往。

    后主即命宗预往东吴报丧,兼探虚实。

    宗预领命,径到金陵,入见吴主孙权,礼毕,只见左右人皆着素衣。

    权作色而言:吴、蜀已为一家,预主何故而增白帝之守也?

    预言:预以为东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势宜然,俱不足以相问也。

    权笑言:预不亚于邓芝。乃谓宗预言:权闻诸葛亮归天,权恐魏人乘丧取蜀,故增巴丘守兵万人,以为救援,别无他意也。

    预顿首拜谢。

    权言:权既许以同盟,安有背义之理?

    预言:禅因亮新亡,特命预来报丧。

    权遂取金鈚箭一枝折之,设誓言:权若负前盟,子孙绝灭!

    又命使赍香帛奠仪,入川致祭。

    宗预拜辞吴主,同吴使还成都,入见后主,奏言:权因亮新亡,吴益兵巴丘者,恐魏人乘虚而入,别无异心,今折箭为誓,并不背盟。

    后主大喜,重赏宗预,厚待吴使去讫。

    三、论功行赏

    依诸葛亮遗言,加蒋琬为丞相、大将军(传言:诸葛亮死后,刘禅便不再设丞相官位,一来表示对诸葛亮的敬重,二来收回了实权,避免大权旁落。),录尚书事;加费祎为尚书令,同理丞相事;加吴懿为车骑将军,假节督汉中;姜维为辅汉将军、平襄侯,总督诸处人马,同吴懿出屯汉中,以防魏兵。

    其余将校,各依旧职。

    杨仪自以为年宦先于蒋琬,而位出琬下;且自恃功高,未有重赏,口出怨言,谓费祎言:昔日亮初亡,仪若将全师投魏,宁当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