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回 日久见人心 (第3/3页)
寞如此耶!(诸葛亮果不会育人,一文一武皆恃功自傲。)
费祎乃将此言具表密奏后主,后主大怒,命将杨仪下狱勘问,欲斩之。
蒋琬奏言:仪虽有罪,但日前随亮多立功劳,未可斩也,当废为庶人。
后主从之,遂贬杨仪赴汉嘉郡为民,仪羞惭自刎而死(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蜀汉建兴十三年,魏主曹睿青龙三年,吴主孙权嘉禾四年,三国各不兴兵,魏主封
司马懿为太尉,总督军马,安镇诸边,懿拜谢回洛阳去讫。
四、昏君初成
魏主选天下巧匠三万余人,民夫三十余万,不分昼夜而造,民力疲困,怨声不绝(学“秦始皇”乎?)。
司徒董寻上表谏言:伏自建安以来,野战死亡,或门殚户尽;虽有存者,遗孤老弱。若今宫室狭小,欲广大之,犹宜随时,不妨农务。况作无益之物乎?睿既尊群臣,显以冠冕,被以文绣,载以华舆,所以异于小人也。今又使负木担土,沾体涂足,毁国之光,以崇无益:甚无谓也。孔子云: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无忠无礼,国何以立?寻知言出必死;而自比于牛之一毛,生既无益,死亦何损。秉笔流涕,心与世辞。寻有八子,寻死之后,累睿矣。不胜战慄待命之至!(忠臣良言!)
睿览表怒言:董寻不怕死耶!左右奏请斩之(小人无处不在?)。
睿言:寻素有忠义,今且废为庶人,再有妄言者必斩!(真糊涂耶?)
时有太子舍人张茂,字彦材,亦上表切谏,睿命斩之。
即日召马钧问:睿建高台峻阁,欲与神仙往来,以求长生不老之方。(人心不足蛇吞象!)钧奏言:汉朝二十四帝,惟武帝享国最久,寿算极高,盖因服天上日精月华之气也:尝
于长安宫中,建柏梁台;台上立一铜人,手捧一盘,名曰承露盘,接三更北斗所降沆瀣之水,其名曰天浆,又曰甘露。取此水用美玉为屑,调和服之,可以反老还童。(传言:汉武帝就是服用长生不老药中毒而死!)
睿大喜言:钧今可引人夫星夜至长安,拆取铜人,移置芳林园中。
钧领命,引一万人至长安,不移时间,五千人连绳引索,旋环而上。
马钧教先拆铜人,多人并力拆下铜人来,只见铜人眼中潸然泪下。
众皆大惊。
台边一阵狂风起处,台倾柱倒,压死千余人。
钧取铜人及金盘回洛阳,入见魏主,献上铜人、承露盘。
魏主问:铜柱安在?钧奏言:柱重百万斤,不能运至。
睿令将铜柱打碎,运来洛阳,铸成两个铜人,号为翁仲,列于司马门外;又铸铜龙凤两个:龙高四丈,凤高三丈余,立在殿前。
又于上林苑中,种奇花异木,蓄养珍禽怪兽。
少傅杨阜上表谏言:阜闻尧尚茅茨,而万国安居;禹卑宫室,而天下乐业;及至殷、周,或堂崇三尺,度以九筵耳。古之圣帝明王,未有极宫室之高丽,以凋敝百姓之财力者也。桀作璇室、象廊,纣为倾宫、鹿台,以丧其社稷;楚灵以筑章华而身受其祸;秦始皇作阿房而殃及其子,天下叛之,二世而灭。夫不度万民之力,以从耳目之欲,未有不亡者也。睿当以尧、舜、禹、汤、文、武为法则,以桀、纣、楚、秦为深诫。而乃自暇自逸,惟宫台是饰,必有危亡之祸矣。君作元首,臣为股肱,存亡一体,得失同之。阜虽驽怯,敢忘诤臣之义?言不切至,不足以感寤睿。谨叩棺沐浴,伏俟重诛。(借古说今,以史为鉴!)
表上,睿不省,只催督马钧建造高台,安置铜人、承露盘。
又降旨广选天下美女,入芳林园中,众官纷纷上表谏诤,睿俱不听。
曹睿之后毛氏,先年睿为平原王时,最相恩爱,及即帝位,立为后;后睿因宠郭夫人,毛后失宠。
郭夫人美而慧,睿甚嬖之,每日取乐,月余不出宫闼。
是岁春三月,睿同郭夫人到园中赏玩饮酒。
郭夫人问:何不请皇后同乐?壑言:若后在,腾涓滴(极少量的水)不能下咽也。遂传谕宫娥,不许令毛后知道。
毛后见睿月余不入正宫,只听的乐声嘹亮,乃问:何处奏乐?
一宫官启言:乃睿与郭夫人于御花园中赏花饮酒。毛后闻之,回宫安歇。
次日,毛皇后正迎见睿于曲廊之间,乃笑言:睿昨游北园,其乐不浅也!
睿大怒,即命擒昨日侍奉诸人到,喝令宫官将诸侍奉人尽斩之。
毛后大惊,睿即降诏赐毛皇后死,立郭夫人为皇后(滥杀无辜者,无理性可言!)。
朝臣莫敢谏者(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幽州刺史毋丘俭上表,报称辽东公孙渊造反,自号为燕王,改元绍汉元年,建宫殿,立官职,兴兵入寇,摇动北方(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睿大惊,即聚文武官僚,商议起兵退渊之策。
未知何以御之,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