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半张磨损的照片 (第2/3页)
渍,纸张的触感潮湿而粗糙。她想起小时候在阁楼翻到的旧相册,那本相册的最后几页也有类似的水渍,苏婉当时说那是“阁楼漏雨弄湿的”,可老宅的阁楼明明做过防水,从来没有漏雨的情况。现在想来,那些水渍或许不是雨水,而是眼泪——是谁的眼泪?是照片里的女人?还是藏起照片的祖父?
“未尽之诺”四个字像一根细针,反复刺着林舒瑶的思绪。祖父当年许下了什么承诺?是对这个女人的承诺,还是对这个婴儿的承诺?他为什么没有兑现?是因为能力不够,还是因为某种不得已的苦衷?1998年7月,正是兴盛玩具厂发生火灾、女工失踪的月份,也是祖父收购工厂、让林氏集团起死回生的月份——这三个事件在时间上完美重合,绝不可能是巧合。
她放下照片,拿起那本黑色日记。日记的封皮是真皮材质,摸起来柔软而有质感,边缘因为常年存放,已经有些磨损,露出里面浅棕色的皮革。封面上没有任何文字或图案,只有一道斜斜的划痕,从左上角延伸到右下角,像是被指甲或刀片划过,划痕里还残留着一点暗红色的痕迹,林舒瑶用棉签轻轻擦拭,痕迹没有脱落,反而让她想起照片边角那可疑的暗红色印记——难道这两道痕迹,都是血迹?
她试着翻开日记,第一页就遇到了阻碍——一个嵌入式的四位数字密码锁,屏幕是暗的,只有在指尖触碰时才会亮起微弱的蓝光,显示“请输入密码”。林舒瑶皱了皱眉,想起昨天在书房找到的便签纸和工厂收购合同,便在纸上写下了几个可能的数字:祖父的生日“1945”、林氏集团成立日“1978”、老宅门牌号“201”、兴盛玩具厂成立日“1983”、照片日期“1998”。她先输入“1945”,屏幕亮起红色的“密码错误”;再输入“1978”,依旧是红色提示;“201”“1983”“1998”逐一试过,密码锁始终没有反应,最后甚至弹出了“连续错误3次,锁定1小时”的提示。
“难道密码不是这些数字?”林舒瑶有些烦躁地抓了抓头发,将日记翻过来,仔细检查封底。封底内侧贴着一张泛黄的小纸条,上面用铅笔写着一个“守”字,字迹与祖父的笔迹相似,但比日记和照片上的字迹更潦草,像是在匆忙中写下的。“守”字的旁边画着一个小小的箭头,指向日记的装订处。林舒瑶顺着箭头的方向查看,发现装订线的某处有一个细微的凸起,她用指甲轻轻抠了抠,凸起处没有任何反应,也没有隐藏的夹层。
她将日记放在一边,重新拿起照片,试图从画面里找到更多线索。这次她注意到,祖父中山装的口袋里露出了一小截纸张的边缘,纸张的颜色比照片的底色更浅,像是一张便签纸。她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能看到便签纸上有几个模糊的字迹,像是“赔偿”“解决”“保密”——这与她在书房找到的便签纸上的“不可提及‘赔偿’二字”完全对应,更加印证了祖父当年与兴盛玩具厂的纠纷,绝不仅仅是“收购”那么简单。
就在这时,卧室门被轻轻敲响,苏婉的声音传来:“瑶瑶,起床了吗?早餐做好了,是你爱吃的蟹黄包。”林舒瑶心里一紧,赶紧将照片和日记塞进书桌的暗格——那是她小时候偷偷挖的,用来藏零花钱和漫画书,除了她自己,没人知道。她快速整理好桌面,打开房门,脸上努力挤出自然的笑容:“妈,我马上就来,刚才在整理生日宴的清单。”
苏婉站在门口,穿着一件浅蓝色的围裙,手里端着一杯热牛奶。她的目光在林舒瑶的脸上停留了几秒,又扫了一眼书桌,眼神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昨晚是不是没睡好?黑眼圈都出来了,要是累了,今天可以多睡会儿,清单的事不急。”林舒瑶心里咯噔一下,赶紧接过牛奶,避开苏婉的目光:“可能是有点紧张生日宴,没事的妈,我洗漱完就下来。”
苏婉没有再多问,转身下了楼。林舒瑶看着她的背影,心里的疑惑越来越深——苏婉刚才的眼神,到底是单纯的关心,还是在试探她?她为什么对1998年的事避而不谈?那个与照片上女人同款的珍珠发卡,又怎么解释?
洗漱时,林舒瑶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突然发现自己的右眼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