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再整编一个辎重营 (第1/3页)
第13章 再整编一个辎重营
浓重的硝烟混合着血腥气,在通道城南的战场上久久不散,如同给这座刚刚经历血火洗礼的小城蒙上了一层悲壮的灰纱。火光摇曳,映照着战士们疲惫却坚毅的脸庞,也照亮了堆积如山的缴获武器和垂头丧气的俘虏群。王林站在残破的城垛上,目光扫过这片惨胜的狼藉,最终停留在被郑水生和张红土押解过来的桂军23团团长周祖明身上。这位不久前还志得意满的团长,此刻脸色灰败,军装沾满泥土,一条手臂裹着渗血的绷带,眼神里只剩下茫然与挫败。
“押下去,严加看管,特别是团部那些军官,分开拘押。”王林的声音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他的视线随即投向那台被几名战士小心翼翼抬着、闪烁着冰冷金属光泽的军用无线电收发报机,疲惫的眼底终于燃起一丝灼热的光芒。联系中央的希望,就在眼前了!
“老钟!”王林转头,对匆匆跑来的钟光邦道,“电台!立刻在指挥部旁边找一间最坚固、最干燥的屋子安置!派最可靠的战士守卫,没有我和参谋长的命令,任何人不得靠近!密码本由你亲自保管,务必万无一失!”他的语气凝重至极,深知这东西的价值远超一个团的武器。
“是!营长放心!”钟光邦重重点头,脸上也带着激动。他立刻指挥人手,像护送易碎的珍宝般将电台抬走。
“参谋长,”王林看向身旁同样满身硝烟的王光道,后者正凝望着城内临时救护点传来的压抑呻吟声,“伤亡统计和俘虏清点要快。重伤员……尽最大努力救治,不分敌我。牺牲的同志……”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下去,“登记好姓名、籍贯,暂时……就地妥善安葬,做好标记。”每一笔牺牲,都沉甸甸地压在他心头。
“明白。”王光道声音沉重,“初步看,我们牺牲了四十八个好同志,重伤二十二个,轻伤三十。桂军那边,死伤也有三百多,投降的超过八百……这摊子,太大了。”他看着城下黑压压蹲着的俘虏群,眉头紧锁。
王林顺着他的目光望去,那八百多双眼睛里,有恐惧,有麻木,也有刚刚被炮火震散的凶悍残存。再想到城内听说红军又打了胜仗,正蜂拥而来报名参军的穷苦百姓(已有近百人聚集在县衙外),一股巨大的压力瞬间袭来。加上原有的核心部队,总人数已逼近一千五百!一支庞大的队伍,却像一锅成分复杂、尚未融合的生米。
“不能再拖了。”王林的声音斩钉截铁,“原定今夜出发必须推迟,我们至少需要一天来处理这个烂摊子,让战士们喘口气,处理伤口。但整合,是当务之急!明天日落前,必须开拔!目标不变,西进贵州!”
“一天?整编上千人?还要做思想工作?”王光道觉得这近乎不可能。
“必须做到!”王林眼中闪烁着决断的光芒,“核心思路就一个:精兵简政,骨架带肉!我们的核心战斗力量——三个步兵连、警卫排、炮排,必须保持纯粹和高度机动性、战斗力,他们是矛头!新加入的,无论是转化的俘虏还是参军的百姓,统统编入辎重营!”
“辎重营?”王光道眼睛一亮,明白了王林的意图。
“对!辛苦参谋长兼任辎重营营长!”王林看着王光道,“这个营,平时任务就是运输物资、看管非战斗人员(包括重伤员、未来可能的家属)、进行高强度、持续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基础军事训练!非到万不得已,绝不上第一线战斗!把他们从战斗序列里剥离出来,既减轻主战部队的拖累,又能慢慢消化改造。”
“好主意!”王光道精神一振,“这样主战部队就能轻装快进!可……这辎重营近千人,管理、教育、防止哗变,压力可不小。”
“所以需要一场火!”王林的目光投向俘虏营,“就在今夜!趁热打铁,开诉苦动员大会!周志明同志是块好钢,让他带头!把阶级仇恨的烈火,烧得更旺些!愿意跟我们走的,欢迎加入辎重营接受改造。想回家的,发路费,让他们走!罪大恶极的顽固分子,”王林眼神一冷,“甄别出来,按政策处理,但要快,要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