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再整编一个辎重营 (第2/3页)
“明白!”王光道和周志明(已走过来)同时应道。周志明脸上带着一种使命感,他知道自己角色的关键。
“至于主战部队的补充,”王林继续部署,“从原有各连和这次战斗中表现极其突出的战士中,抽调四十名政治坚定、军事过硬、有管理潜力的骨干,担任辎重营的班排长。同时,从愿意加入的俘虏和新兵中,挑选最精壮、思想最倾向我们的两百人,补充到三个步兵连,填补通道血战的损失,保持每个连约160人的满编战斗力。其余全部归入辎重营。”
“是!”陈阿海、黄木生、周志明(作为三连长)齐声领命。能从新人里挑好苗子补充战斗骨干,他们求之不得。
“刘根胜,你的炮排是宝贝疙瘩,想办法把桂军的炮兵都转化到你们排,转化够,我让你当炮连连长,抓紧时间熟悉新缴获的炮和炮弹!”
“郑水生、张红土,警卫排、侦察排保持建制,你们是营里的眼睛和拳头,需要绝对可靠!”
“是”
“老钟,你的担子最重!后勤、医疗、电台、密码本,还有即将到来的庞大辎重营的物资管理,千头万绪!整合缴获的所有物资,能带的尽量带走,尤其是药品、弹药、粮食、银元。在通道县最后采购一批耐储存的干粮、盐巴、草鞋。骡马统一调配给辎重营使用。”
“林火旺,就在辎重营任连长!协助你工作,你要配合好参谋长,管理和辎重营。”
一道道命令清晰下达,指挥部再次高速运转起来。
指挥所外,很快响起了不同于厮杀声的另一种喧嚣。篝火旁,诉苦大会如火如荼。一个原桂军老兵捶胸顿足,哭诉保长逼死老父;一个刚参军的年轻佃农,控诉地主夺田霸妻…血泪的控诉点燃了压抑的怒火,周志明站在高处,以亲身经历高声疾呼,将军阀的腐败、长官的克扣、打内战的荒谬与红军的理想对比,字字铿锵,引起巨大共鸣。“参加红军!打土豪分田地!”“跟共产党走!”的口号声浪此起彼伏。火光映照着一张张被泪水、愤怒和新生希望冲刷的脸庞。
甄别登记处排起了长队。领大洋遣散者寥寥无几,绝大多数人选择留下。王光道和抽调来的连排骨干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初步编组,将六百多人的庞大人群按体力、初步表现划分成若干个辎重大队、中队,指定临时负责人(优先选择有组织能力的早期转化骨干或积极的新参军骨干),宣讲最严厉的行军纪律。
负责登记的钟光邦和林火旺忙得满头大汗。钟光邦扶了扶用麻绳固定的眼镜,声音嘶哑却清晰:“乡亲们!红军欢迎穷苦人!但咱们是去打仗,追赶大部队,要爬山涉水,要流血拼命!身体弱的、家里实在离不开的,先缓缓!有力气、不怕死的青壮,来这边登记!”
林火旺则拿着个小本子,一边维持秩序,一边快速记录着姓名、年龄、籍贯、特长。他黝黑的脸上带着笑,不时拍着报名者的肩膀:“好!是条汉子!……会编草鞋?好手艺!咱们队伍正缺!……扛过活?力气大?好!”
经过初步筛选,近一百名身体相对结实、意志坚定的青壮年被挑选出来。他们大多衣衫褴褛,眼中却闪烁着新生的光芒和对未来的憧憬,乱哄哄地站在一旁,好奇又敬畏地看着那些正在整队、擦拭武器的红军老兵。
与此同时,在城西临时划出的俘虏营区,气氛更加凝重而深刻。八百多名桂军俘虏被集中起来。王林、王光道亲自坐镇,各连指导员和骨干战士深入其中,一场规模空前的“诉苦大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没有高台,没有讲稿。王林就站在俘虏中间,声音不高,却像重锤敲在每个人心上:“兄弟们!你们昨天还在为谁卖命?为周祖明?为廖磊?为白崇禧?还是为南京城里坐轿子的老爷们?他们给你们什么?克扣的军饷?当炮灰的命?死了连口薄棺材都没有!”
他的话像火星,瞬间点燃了积压已久的怨愤和痛苦。一个满脸横肉、手臂缠着绷带的原桂军老兵猛地站起来,声泪俱下:“长官说得对!我爹就是让催粮的税警活活打死的!就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