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穿越湘江是红军但是啥都不会啊 > 第13章 再整编一个辎重营

第13章 再整编一个辎重营

    第13章 再整编一个辎重营 (第3/3页)

了两块大洋啊!我妹子……”他哽咽得说不下去,蹲在地上抱头痛哭。

    “我老家闹饥荒,保长家的粮仓堆得冒尖,我娘饿得吃观音土……肠子都胀破了啊!”另一个瘦小的俘虏捶着地面嘶吼。

    “在桂军五年,老子一个铜板没见着!全让狗日的营副吞了去嫖去赌!受伤了不给治,硬挺着等死!”又一个老兵红着眼睛控诉。

    悲伤、愤怒、绝望的哭诉此起彼伏,汇成一股撼动人心的洪流。阶级的压迫,旧军队的黑暗,个人的血泪史,在“红军官兵平等”、“为穷人打天下”的鲜明对比下,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力。王光道适时地引导着,将个人的苦难引向对旧社会、旧军队制度的控诉。

    “愿意留下来,跟我们一起干革命的,打碎这个吃人世界的,站到左边来!想回家的,红军发路费,两块大洋,绝不食言!”王林的声音在哭诉声暂歇时响起,斩钉截铁。

    短暂的沉默后,人群如同开闸的洪水般涌向左边!六百多名桂军俘虏,包括许多轻伤员,眼神中曾经的迷茫和恐惧被一种找到归宿的狂热所取代,高高举起了手。只有少数年纪过大、伤势过重或顾虑极深的人,默默地走向右边领取路费。

    看着左边那黑压压、群情激昂的六百多人,再看看旁边那近百名摩拳擦掌的百姓新兵,王林和王光道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震撼与欣喜交织的光芒。兵员,这支队伍最宝贵的血液,从未如此充沛!

    命令迅速下达。钟光邦、林火旺立刻从登记处抽身,带着原辎重排的老兵们开始行动。场面虽然庞大而纷乱,但在系统无形的“三倍增益”下,组织的效率极高。百姓新兵和那六百多名转化桂军俘虏被迅速打散、混合编组。

    “你,你,还有你!编入运输一队!负责骡马大车!”

    “你们几个,会点木匠活的?去修理队!”

    “有力气的,过来!加入人力搬运队!”

    “当过兵的?会用枪的?好!编入辎重营警卫连!”

    “识点字的?太好了!营部需要文书!”

    钟光邦展现出惊人的组织才能,拿着简陋的名册,声音洪亮地分派任务,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有人负责。林火旺则带着人清点刚刚缴获和采购的大量物资——粮食、药品、弹药、被服、工具,以及从桂军那里缴获的驮马、大车,为辎重营的运转准备家当。

    仅仅大半天功夫,一个规模庞大、架构初成的辎重营便出现在通道县城内。人数严格按照王林要求,编足580人。营部由王光道兼任营长,钟光邦任副营长兼后勤总管,林火旺任营部军需主任。下设:

    多个运输连/队(骡马、大车、人力)

    一个加强的警卫连(负责保卫辎重安全)

    修理队

    炊事队

    医疗分队(并入原营医疗队部分人员)

    营部直属队(文书、通讯等)

    虽然人员也多是新兵和转化兵,但装备不精良(根据三营标准连同样有三个基础连,装备弹药一致),整个营充满了新生的朝气和一种找到组织的归属感。王光道站在临时搭起的营部门前,看着这支由自己亲自兼任营长的特殊部队,肩上的担子沉甸甸,心中却充满了开辟新路的豪情。

    夕阳西下,将通道古城染成一片血色金黄。三营主力(战斗部队)已在陈阿海、黄木生、周志明、郑水生、张红土、刘根胜等骨干带领下,集结完毕,战士们检查着武器弹药。在他们身后,是规模同样庞大、由骡马大车和背负行囊的新兵组成的辎重营。

    城内,钟光邦和林火旺则忙得脚不沾地。物资被分类打包,打上标记。匠人被紧急找来加固担架,骡马被套上大车。医疗队的护士们在微弱灯光下为重伤员更换最后的敷料。陈树湘和程翠林被安置在特制的、带有简易减震支架的担架上,虽然依旧虚弱,但眼神已恢复清明,默默关注着外面紧张有序的准备工作。陈树湘看着王林匆匆进来汇报整编方案和行军计划,艰难地点了点头,嘶哑地吐出两个字:“…甚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