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奠基陇东 政委归建 (第1/3页)
第58章 奠基陇东 政委归建
庆阳独立旅旅部的作战会议室内,整编方案的墨迹未干,新一轮关于根据地巩固与建设的议题便被提上了日程。巨大的陇东地图上,代表红军控制区的红色区域已从吴起一隅,扩展至囊括庆阳、环县、元城(已并入华池区域管理)及吴起本部在内的广阔地带。这片土地沟壑纵横,民风淳朴而又因长期压迫显得闭塞贫困,既是独立旅赖以生存的根基,也是未来东出抗日的战略后方。
王林的手指在地图上缓缓划过这四个县的范围,神色凝重地对王光道、钟光邦以及刚刚被任命为各团团长的陈阿海、李云龙等人说道:
“同志们,整军砺剑,是为了更好的出击。但剑再利,也需有坚实的剑鞘和握剑之人。我们现在控制的这片区域,人口逾二十万,土地贫瘠却幅员辽阔。马鸿宾的军事威胁暂时解除了,但如何将这片新区真正变成我们红军的铜墙铁壁,变成源源不断为我们提供兵员、粮秣、民夫支持的稳固根据地,是比打赢一场战役更复杂、更艰巨的长期斗争。”
政委王光道深以为然,接口道:“团长说得对。军事胜利只是打开了局面,真正的根基在于群众,在于政权。我们过去在吴起搞‘三化’建设、群众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如今地盘扩大了数倍,情况更复杂,任务也更重。单靠我们军队抽人兼管,必然是捉襟见肘,难以深入。我们必须有一套完整可行的施政方案,更需要大批精通地方工作、善于发动和组织群众的党政干部来牵头落实。”
“我们需要一个总体的建设方案,”王林总结道,“这个方案要符合党中央的土地政策、经济政策,又要结合我们陇东本地的实际情况。目标很明确:迅速安定社会秩序,深入发动群众,建立巩固的苏维埃政权,恢复和发展生产,改善民生,从而赢得人民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为我们独立旅提供最坚实的支撑。”
会议决定,由政委王光道主要负责,钟光邦、各团政委以及旅政治处、后勤处的得力干部参与,立即着手起草《关于巩固与发展庆(阳)、环(县)、华(池)、吴(起)新苏区的建设方案》。
接下来的几天,旅部灯火通明。王光道组织人员,结合中央苏区的经验、陕甘边区的政策以及陇东地区的实地调查情况,废寝忘食地研讨、起草方案。王林虽主要负责军事整编,但也时常参与讨论,从军事需求的角度提出建议,例如重要道路的修缮(便于部队机动和物资运输)、战略物资的储备、地方武装的建设标准等。
数日后,一份详尽的方案草案摆在了王林面前。其主要内容包括:
一、政权建设:
建立四级苏维埃政权体系:迅速成立庆环华吴边区政府(暂名),作为最高地方行政机关。其下,庆阳、环县、华池、吴起四地分别成立县苏维埃政府。县以下,区、乡、村三级苏维埃政权要尽快普遍建立起来。
政权组成原则:坚决贯彻党的阶级路线,保证苏维埃政权掌握在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其他劳苦群众手中。广泛吸收在土地革命和反霸斗争中涌现出的积极分子、本地有威望的贫雇农代表进入各级苏维埃。
职能明确:各级政府需明确职责,设立土地、粮食、财政、军事、文化教育、卫生等委员会或部门,管理地方各项事务。
二、土地改革:
普遍开展打土豪、分田地运动:在已初步发动的地区深入进行,在新解放区迅速铺开。坚决没收地主土地、牲畜、农具和多余的粮食、房屋,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和生产资料。
分配原则:以乡为单位,抽多补少,抽肥补瘦,按人口平均分配给无地、少地的贫农、雇农、红军家属。中农土地不动,并欢迎其加入贫农团参与分配讨论,保护其利益。
颁发土地证:分配完成后,由县苏维埃政府颁发土地证,从法律上确认农民的土地所有权,激发其生产积极性。
三、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
恢复农业生产:发放种子、农具贷款(以缴获物资为主),组织劳动互助社、变工队,提高耕作效率。兴修小型水利,抗旱防涝。推广养殖场经验,鼓励农户饲养家畜家禽。
发展手工业与商业:保护正当工商业,鼓励恢复和发展纺织、榨油、制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