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穿越湘江是红军但是啥都不会啊 > 第58章 奠基陇东 政委归建

第58章 奠基陇东 政委归建

    第58章 奠基陇东 政委归建 (第2/3页)

、铁木器具等家庭手工业和作坊。建立消费合作社,公平买卖,抵制奸商盘剥,活跃根据地经济。

    财政税收:建立统一的财政制度,征收统一的累进税,废除国民党的一切苛捐杂税。财政支出主要用于支持革命战争和苏维埃政府运行及民生改善。

    文化教育与卫生:开办列宁小学、夜校、识字班,扫除文盲,普及革命道理。建立简易诊所、医院(以旅野战医院为基础扩展),培训卫生员,为群众防治疾病。

    四、地方武装与群众组织:

    普遍建立赤卫队和少先队:各村、乡、区普遍建立不脱产的赤卫队(基于男青年)和少先队(基于青少年),配备旧式武器和少量步枪,负责站岗放哨、清查特务、协助红军作战和维护地方治安。

    组建脱产的县区游击队:从赤卫队和红军后备力量中抽调骨干,组建规模不等的脱产游击队,归县军事部或区苏维埃指挥,负责本地区的游击作战和剿匪。

    加强群众组织:建立健全贫农团、雇农工会、妇女代表会、儿童团等群众组织,使其成为苏维埃政权的有力支柱。

    五、请求中央支援:

    方案最后,特别强调了面临的困难:新区面积大,干部极度缺乏,现有军队干部擅长军事却缺乏地方工作经验。因此,恳请中央紧急派遣一批有丰富地方工作经验的党政干部,特别是能主持边区政府工作的主要领导干部,来陇东领导根据地的全面建设工作。“唯有如此,”方案中写道,“我独立旅方能从繁重的地方事务中解脱出来,专心于军事整训与备战,随时准备执行中央赋予的新的战略任务。”

    王林仔细审阅了这份方案,提笔在一些细节上做了修改和补充,尤其强调了交通运输线和战略物资储备库的建设。他长出一口气,对王光道说:“老伙计,方案很全面,就看中央能否支持我们了。特别是这个主政的人选,至关重要,必须是一位原则性强、经验丰富、能压得住阵脚的老同志。”

    “是啊,”王光道点头,“我们这边,会尽快以独立旅党委的名义,将方案和请求一并上报中央。”

    延安,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暨中共中央驻地。

    窑洞里烟雾缭绕,中央领导们正在传阅独立旅发来的捷报、整编方案和刚刚收到的这份《关于巩固与发展庆、环、华、吴新苏区的建设方案》。

    “好嘛!这个王林,真是给我们送上一份又一份的大礼!”首长拿着根据地建设方案,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仗打得好,这根据地建设的思路也很清晰嘛!政权、土地、经济、武装、民生,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很符合我们党的政策,也结合了当地的实际。”

    “独立旅现在控制的地盘不小啊,”另一位首长看着地图,“庆阳、环县、华池、吴起,连成一片,背靠陕北苏区,面向陇东、关中,战略位置很重要。把这里建设巩固了,不仅解决了独立旅的后顾之忧,更为我们将来东进抗日,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前进基地和物资兵源补充地。”

    老总更关注军事层面的意义:“他们请求中央派干部,特别是主政干部,这个要求非常合理,也很迫切。军队不能长期代替政府,那样既分散精力,也搞不好地方工作。必须派得力的干部去,把政权建设和群众工作真正抓起来,这样才能把根据地巩固住,让独立旅这把尖刀磨得更锋利。”

    “问题是,派谁去呢?”一位领导人沉吟道,“陇东那地方,情况复杂,民族关系、阶级关系交织,又刚经过大战,百废待兴。这个边区政府主席,必须是一位党性极强、经验丰富、善于处理复杂局面、能团结各族群众的同志。”

    窑洞里安静下来,几位领导人都在思索着合适的人选。这时,一位领导人忽然开口道:“我想到一个人选,你们看合不合适——程翠林同志。”

    “程翠林?”几位领导人的目光都投了过来。

    “对,原红三十四师的政委!”那位领导人进一步解释道,“他有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党性原则强,在湘江战役中身负重伤,历经磨难,对革命事业的忠诚经受住了最严峻的考验。经过这段时间在中央的后方休养和学习,他的身体已经基本康复。他对独立团有感情,这支部队的前身就是三十四师的种子,他去工作,容易得到王林、王光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