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浴血靖远 雄关漫道真如铁 (第1/3页)
第72章 浴血靖远 雄关漫道真如铁
黄河的咆哮声犹在耳畔,东岸弥漫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去。独立旅刚刚经历了一场惨烈的渡河攻坚,鲜血染红了滩头,牺牲者的遗体被小心翼翼地收敛,伤员们的呻吟声在临时搭建的医疗所内此起彼伏。然而,战争的齿轮从不因悲伤而停转。打通渡口仅仅是第一步,彻底击溃关征麟部,夺取并巩固靖远城,为后续部队建立稳固的河东桥头堡,才是决定西路军能否真正摆脱被分割围困命运的关键。
旅部指挥所设在刚夺取的敌军前沿阵地的一个半塌掩体内。王林脸上混杂着疲惫、胜利的亢奋以及深切的痛惜。渡河一战,独立旅付出了近两千人伤亡的惨痛代价,许多熟悉的面孔永远留在了黄河之中和对岸的滩头。但他没有时间沉浸其中,目光死死盯住地图上那个标着“靖远”的圆点。
“旅长,政委,初步统计出来了。”参谋长钟光邦的声音沙哑,带着沉重,“渡河作战,阵亡八百二十七人,重伤失去战斗力四百六十三人,轻伤暂可随队者约七百余人。总减员……近两千。”他顿了顿,补充道,“各团营建制还算完整,但骨干伤亡不小,尤其是突击营,损失过半。”
王光道政委深吸一口气,抹了把脸:“都是好同志啊……后勤和政工人员正在全力救治伤员,安抚部队情绪。但时间不等人。”
王林点了点头,指节因用力而发白,敲在地图上:“关征麟败退下去,但主力尚存。他必然退守靖远城,企图凭借城防工事固守待援。我们必须趁其新败,惊魂未定,后方辎重、伤员拖累,一口气拿下靖远!绝不能给他喘息之机,否则等兰州方向援军一到,或是让他重新组织起防御,我们再想攻城,代价会更大!”
“我同意!”王光道坚定地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部队士气虽因伤亡而有所低落,但胜利的势头还在,对敌人的仇恨更烈!此刻正是攻坚之时!”
“命令!”王林眼神锐利,不再犹豫,“一、各部队立即进行短暂休整,补充弹药,抢救重伤员后送西岸。炊事班立刻生火造饭,让战士们吃顿热乎的!政治工作人员迅速下到连队,进行鼓动,说明攻克靖远的重大意义!”
“二、一团(陈阿海部)为攻城左翼梯队,二团(李云龙部)为右翼梯队。炮营(刘根胜)立即前移阵地,测算靖远城墙及疑似防御工事诸元,集中所有75mm野战炮和重迫击炮,准备进行攻城火力准备!”
“三、骑兵营(沙马尔格)向靖远城南、城东方向迂回侦察,监视敌军动向,防止其继续南逃或有小股部队出城袭扰。特战营(张红土)派出精锐小队,趁夜色尽可能抵近侦查,摸清城墙破损情况、火力点分布、以及敌军指挥部可能位置。”
“四、后勤保障团(林火旺)全力保障弹药供给,特别是炮弹!将剩余渡船组织起来,建立临时浮桥或加强摆渡,确保西岸弹药能及时运抵东岸炮兵阵地!”
“总攻时间,定于明日拂晓五时整!告诉同志们,此战关乎西路军存亡,没有退路!必须拿下靖远!”
命令如山,迅速传达下去。疲惫不堪的独立旅战士们默默咀嚼着干粮或热汤,擦拭着武器,包扎着伤口。悲伤被压入心底,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他们知道,更残酷的战斗就在眼前。
靖远城内,关征麟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仓皇退入城中的部队惊魂未定,建制混乱,伤员塞满了街道临时征用的房屋。原本一个齐装满员的精锐师,此刻能战之兵已不足五千,且士气低迷。
“师座!赤匪攻势太猛!他们的炮火……简直邪门!”一个满脸硝烟的旅长心有余悸地报告。
关征麟脸色铁青,站在城防地图前,努力维持着镇定。他是黄埔一期的高材生,擅长防御,但今日渡口之战红军所展现出的强大炮火和亡命攻势,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料。
“慌什么!”他呵斥道,声音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干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