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 > 72风澈:京城暗流与旧友疑云

72风澈:京城暗流与旧友疑云

    72风澈:京城暗流与旧友疑云 (第1/3页)

    马车驶入京城城门时,正值黄昏。夕阳将朱雀大街的青石板染成暖金色,街边摊贩的叫卖声、孩童的嬉笑声此起彼伏,一派安宁景象。可风澈掀帘望去,却敏锐地察觉到一丝不同——街角多了些面生的巡逻士兵,酒楼茶肆里,人们交谈时也多了几分小心翼翼。

    “看来京城确实出事了。”风澈低声道,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佩剑的剑柄。

    秦峰勒住马缰,侧身禀报:“小公子,属下已经派人去打听了,听说半月前,大理寺卿在府中遇刺,至今凶手仍未抓到。陛下为此震怒,下令加强京城防卫,严查可疑人员。”

    “大理寺卿遇刺?”风澈眉头一皱。大理寺卿负责审理安王案,刚掌握安王旧部的关键证据,就遭人灭口,这绝非巧合。

    马车径直驶向皇宫,风澈安顿好苏墨后,立刻前往御书房面见慕容冷越。御书房内烛火通明,慕容冷越正对着一叠奏折沉思,鬓边竟添了几缕白发。

    “儿臣参见父皇。”风澈躬身行礼。

    慕容冷越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欣慰,随即又沉下脸:“澈儿,你回来得正好。大理寺卿遇刺一事,你怎么看?”

    风澈直起身,语气凝重:“儿臣认为,这是安王旧部在灭口。大理寺卿手中定有能牵扯出更多人的证据,他们怕事情败露,才铤而走险。”

    “朕也是这么想。”慕容冷越将一份奏折推到风澈面前,“这是大理寺卿遇刺前递上来的密折,上面写着,安王在朝中的旧部,涉及三位一品官员,其中一人,极有可能是禁军统领——赵烈。”

    “赵烈?”风澈心中一震。赵烈是禁军统领,掌管京城防务,若是他与安王勾结,那京城的安危便岌岌可危。

    “朕还没来得及查实,大理寺卿就遇刺了。”慕容冷越揉了揉眉心,“现在没有确凿证据,动不了赵烈,只能先暗中调查。朕召你回来,就是想让你负责此事,务必查清真相,找出幕后真凶。”

    “儿臣领命!”风澈躬身应下,心中却沉甸甸的。赵烈手握兵权,若是打草惊蛇,恐怕会引发更大的动乱。

    离开御书房时,夜色已深。风澈刚走到东宫门口,就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站在廊下——是苏墨,手里还提着一个食盒。

    “你怎么还没睡?”风澈走上前,接过食盒,打开一看,里面是温热的莲子羹。

    “我担心你,想等你回来。”苏墨递过一双筷子,“听宫女说,你去御书房了,是不是京城出了大事?”

    风澈舀了一勺莲子羹,清甜的味道在舌尖散开,让他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大理寺卿遇刺了,父皇怀疑是安王旧部干的,还牵扯到了禁军统领赵烈。接下来,我要暗中调查此事。”

    苏墨眼中闪过一丝担忧:“赵烈掌管禁军,势力庞大,你调查他,会不会有危险?”

    “危险肯定有,但为了京城的安危,我必须去做。”风澈握住苏墨的手,“不过你放心,我会小心行事。对了,明天我带你去见一个人,或许能帮上我们的忙。”

    次日清晨,风澈带着苏墨来到京城的一家古玩店。古玩店老板是个中年男人,名叫沈青,曾是风澈母亲风染霜的旧部,后来隐退经商,实则是风澈安插在京城的眼线,消息极为灵通。

    “小公子,您怎么来了?”沈青看到风澈,连忙将两人迎进内堂。

    “沈叔,我来是想向你打听些事。”风澈开门见山,“你最近有没有听到关于赵烈的消息?比如他和哪些官员往来密切,或者有什么异常举动。”

    沈青沉吟片刻,压低声音道:“说起赵烈,确实有些不对劲。半月前,他曾深夜去过一趟城外的破庙,而且每次去,都会带一个黑色的匣子,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还有,他最近和礼部尚书走得很近,两人经常在酒楼密谈。”

    “礼部尚书?”风澈眼中闪过一丝疑惑。礼部尚书向来中立,怎么会和赵烈勾结?

    “另外,我还听说,大理寺卿遇刺前,曾派人给您送过一封信,可惜信还没送到,送信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