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建文旧部 (第3/3页)
,形成一道无形的气浪,三丈开外一棵一抱多粗的老槐树,应声从中分为两半!更奇的是,一半树干完整无损,连树皮都没掉,另一半却被剑风搅成了碎屑,像被粉碎机碾过似的,飘得满地都是,正是青城不传之秘“道分阴阳”!
接着,苏震剑往上挑,手腕飞快转动,剑花挽得像朵绽放的花,随即急速刺出,大喝一声“降魔卫道”!照胆剑瞬间化为一片光影,密密麻麻的,像张剑网,剑气所到之处,面前一块半人高的巨石,瞬间变得百孔千疮,最深的剑痕竟有三尺多深,碎石簌簌往下掉,像下了场石头雨。
他正要使出第三招“天地归一”,准备将旁边的小土坡劈成两半,酒客突然喊道:“少侠住手!我信了!不用再演了!想不到青城门下,竟有如此年轻的高手,李铭坤有你这样的师侄,也该瞑目了!”他语气里满是惊叹,手也从刀柄上移开,显然是彻底相信了苏震的身份。
苏震收剑入鞘,动作行云流水,拱手道:“前辈肯信晚辈,多谢!晚辈不是有意炫耀,实在是事关重大,不得不证明身份。”
酒客这才松了口气,脸上露出歉意,拱了拱手:“方才多有得罪,还望少侠莫怪。我叫罗滨,江阳人氏,本在建文朝为官,任兵部主事,朱棣篡位后,我心中不平,便辞官离去,在山东定居,暗中联络仁人志士,伺机反燕,一住就是十余年。虽与李铭坤未曾见面,却时常书信往来,是神交好友,此番回来,一是为了侄儿罗浩大婚,二是想去川黔交界拜会李铭坤,共商反燕大计,没想到……”他叹了口气,眼神里满是惋惜,“竟得知他遇害的消息,真是天妒英才!”
苏震心里一喜,没想到这么快就找到师叔的故友,像在黑暗中找到了光,赶紧道:“罗前辈,能遇您,真是太好了!师叔生前曾说,让我去江阳方山云峰寺找一位故人,说那位故人知道罗盘的秘密,不知您可知晓此人?”
罗滨摇了摇头,眉头皱了起来:“云峰寺的故人我倒不清楚,不过李铭坤曾在信中提过,他有个好友藏在寺中,负责保管一些重要之物,可能就是你说的故人。等我参加完侄儿的婚礼,陪你一起去看看便是,正好我也想拜访一下这位朋友。”他顿了顿,又道,“对了,方才在酒桌上写‘建’字,确实是关于建文帝的。我知道皇上的下落,他老人家现在隐居在云南的一座寺庙里,身边有几个忠心的老臣陪着,只是他老人家不愿意见外人,怕给身边的人带来危险,故不能告知你具体地址,还望你体谅。”
苏震连忙点头,语气诚恳:“前辈放心,晚辈明白!只要皇上安好,总有机会再见。现在最重要的是找到云峰寺的故人,解开罗盘的秘密,为反燕做准备。”
罗滨笑了笑,拍了拍苏震的肩膀,力道不轻不重:“三十余里外就是江阳城区,也是我的故居,那里有不少反燕的同道。我那侄儿罗浩,也是青城门下,跟你算是同门,拜在断虹子掌门门下,武功还不错,就是有点莽撞,跟你师叔年轻时很像。他大婚在即,你要是没别的事,跟我一起去喝杯喜酒?也认识认识其他同门,以后反燕,多个人多份力,还能尝尝我家酿的米酒,比酒楼的泸州老窖还好喝!”
苏震眼睛一亮——既能参加同门的婚礼,认识更多反燕志士,又能喝到好酒,简直是两全其美!他赶紧点头,像小鸡啄米:“多谢前辈!晚辈愿意同往!能认识同门,还能喝到前辈家酿的酒,是晚辈的福气!”
两人一起往江阳城区走,罗滨边走边给苏震讲李铭坤的往事——比如李铭坤当年在贵州智斗土司,用“流云指”点了十几个卫兵的穴位,还抢了他们的酒喝,最后把土司的酒窖都搬空了;又比如李铭坤写的诗,比铁砺还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能改成“床前有月光,像块白冰糖”,却总爱到处炫耀,让朋友点评,点评不好还不高兴。苏震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笑出声,心里对师叔的敬佩又多了几分,也更坚定了反燕的决心——一定要完成师叔的遗愿,让朱棣付出代价,还天下百姓一个太平。
路上,苏震摸了摸怀里的黄龙珠,宝珠还带着体温,温润如玉,又看了看腰间的照胆剑,剑穗子轻轻晃动,像在鼓励他。他心里暗暗想:“师叔,您放心,我一定会找到云峰寺的故人,解开罗盘的秘密,联合更多同道,推翻朱棣的暴政,为您报仇,也为所有被他害死的人报仇!”风一吹,树叶“沙沙”响,像在回应他的誓言,阳光透过树枝洒下来,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照亮了他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