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残响余烬与孤注一掷 (第2/3页)
更清晰地认知了这种能力的“纹理”。
他需要信息。关于永鑫化工厂,关于苏婉清。
手机彻底报废了。他需要另一个信息源。
他的目光落在垃圾堆里一个被丢弃的、屏幕碎裂的平板电脑上。他捡起来,按了按电源键,毫无反应。但他不死心,又翻找了一会儿,找到几个被丢弃的充电宝,试了几个之后,终于有一个还残留着微弱的电量。
抱着侥幸心理,他将充电宝的连接线接到平板电脑上。等待了几分钟,屏幕竟然真的微弱地亮了一下,显示出低电量的图标!
足够了!
他快速断开连接,珍惜地利用这最后一点电量,开机,打开了浏览器。网络信号极其微弱,时断时续。
他首先搜索“永鑫化工厂”。
信息弹了出来:位于雾城北郊,十年前因严重污染和事故被勒令关闭,厂区废弃至今,多次发生流浪汉意外伤亡事件,被视为雾城著名的“不祥之地”之一。三号仓库是厂区内较大的仓储设施,靠近旧厂区的铁路专线。
典型的“收藏家”会选择的场所——偏僻,废弃,充满负面历史,易于掌控。
然后,他输入“苏婉清 雾城晚报”。
她的资料很快出现:资深调查记者,多次获得新闻奖项,以揭露社会黑暗面和关注弱势群体著称。报道风格细腻深刻,富有同情心。社交媒体上的形象专业而富有亲和力。
完美得几乎无懈可击。
但陈曜忘不了那双偶尔闪过冰冷计算的眼睛。报道“宁静者”的时机也太过巧合。
他尝试搜索“宁静者”这个关键词,除了苏婉清那篇报道外,信息并不多,大多是一些心理学或玄学论坛上的零星讨论,指向一些性格极度平和、甚至能影响周围人情绪的特殊人群。
他的直觉告诉他,这绝不仅仅是巧合。“收藏家”的目标,苏婉清的调查,以及他感知到的那些能带来“静默”的人,必然存在某种联系。
电量图标开始闪烁红色警告。
他深吸一口气,做出了一个冒险的决定。
他打开一个需要极低权限的临时匿名邮箱服务(得益于这破平板极弱的性能和落后的系统),输入了苏婉清公开的报社邮箱地址。
邮件内容他斟酌了许久:
“苏记者:拜读您关于‘宁静者’的报道,深感触动。据悉,‘永鑫’旧事恐有类似隐情,关乎失踪谜团。三号仓库或藏答案,然时限紧迫,危机四伏。若您亦追寻真相,盼能一见。知情人。”
他没有留下任何联系方式,也没有约定具体时间。这封邮件更像是一个试探,一个鱼饵。如果苏婉清有问题,这可能会惊动她背后的势力。如果她真的是追寻真相的人,以她的职业敏感度和资源,或许能从中解读出什么,并采取行动。
点击发送。
屏幕瞬间黑了下去。最后一点电量耗尽。
陈曜将平板和充电宝扔回垃圾堆深处,靠在箱壁上,缓缓吐出一口气。
棋已经走出,现在只能等待。或者,主动出击。
他不能完全指望苏婉清。他必须自己去永鑫化工厂探查。但不是硬闯,而是侦察。
他需要知道那里的具体情况:“管理员”增加了什么安防?是否有“展品”已经送达?“收藏家”本人是否在场?
这需要他再次极限运用那该死的能力,并且不能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