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好你个浓眉大眼的家伙(改) (第2/3页)
= 2.4× 1205 = 2892元/每场
建议定价:6999元(面向想上双机位摄影,但预算够不上金禧典藏的家庭)。
……
远高于成本的定价,是因为婚礼生意没有复购性,不可能二婚也拍婚礼录像吧。
另外,摄影技术在这个年代,处于比较高端的技术,本身就具有高溢价属性,还有后期费用,虽然有北影厂提供后期制作技术支撑,用不了多少钱,但放在市面上卖,可就不是内部价了。
……
下午。
王盛再次来到紫房子,将详细列明设备、人员配置、技术标准和成本估算的清单交给了赵经理。
每个套餐的成本,王盛都做了一点点数字艺术,低端套餐的成本改为了1000多块,定价为1999,中端套餐的成本改为了2000多块,定价为3999元,中高端套餐的成本改为了4000多块,定价为6999元。
多出的成本,被挪到了后期制作以及人工和设备上。
电影厂级别的后期制作技术、电影厂级别的技术工人、至少是业务级的摄像设备,你就说,这些是不是成本吧。
王盛脸不红心不跳的喝着茶,看着坐在对面的赵经理,还有赵经理请来的律师。
这律师怎么长得那么像大桥未久老师。
穿衣打扮也像。
职服、肉色丝袜。
王盛大大方方的看着对方。
也不怕对方觉得他猥琐。
他这辈子的建模,相当哇塞。
果不其然,对方被看的眼底里由不得荡起了涟漪,只得用喝茶掩饰慌乱。
赵经理看得非常仔细,没有注意到这些,他不时点点头,显然对王盛团队的效率和专业很满意。
“王总,你们这速度可以,标准也定得明白。”
赵经理放下清单,笑容满面:“抽成比例嘛,我们这边也商量了一下。客源、场地协调、前期洽谈、合同签订都是我们出,我们承担了主要的市场风险和客户管理成本……”
他顿了顿,伸出四个手指:“这个数,你看怎么样?百分之四十。”
比预想中的比例要低一些,但也没低多少。
王盛一脸为难道:“赵经理,百分之四十的话,我们完全没有什么利润啊,您看能不能少一点。”
赵经理也是一脸为难:“王总,百分之四十的抽成已经很少了。”
少你奶奶个腿。
黄团抽成那么狠,都没有百分之三十。
“赵经理,真的赚不到钱啊。”
“……”
……
你来我往拉扯了足足十分钟,赵经理才勉强同意退一步:“王总,百分之三十五,再少我就要请示上面的领导了,请示领导,就说不准那天才能定下来了。”
王盛观察了一下对方的神态,又看了下大桥老师,大概感觉到这出价虽不是底线,但也接近底线了:“赵经理,百分之三十五……可以。但有三个要写到书面合同上的条件。”
“王总请讲。”
“第一,价格体系必须严格执行,不能随意打折,乱了市场。第二,要签至少三年的独家承包合同,承包期内,贵司不能把摄影录像业务再外包给其他人,我方在承包期限内会优先完成贵司的派单,如有违约,需赔付给对方一百万元的违约金。第三,每一单需要先支付给我们该订单30%的金额,用作订金,尾款需要在婚礼结束后的三天内付清,如果客户在婚礼开始前一天取消订单,我方只退15%。”
“订金和尾款结算期限,勉强可以接受……”
赵经理沉思了下:“但是承包期限太久,按理讲,我们如果卖承包权,愿意出价的人很多,这个违约金更是无稽之谈。”
“赵经理……”
王盛语气冷静道:“紫房子是京城婚庆服务行业的质量招牌,每个环节的服务标准都是潜在客户眼中的标杆。
须知,牵一发而动全身。
我认为,婚庆录像业务,在我掀起的高端化浪潮的倒逼下,一定会出现浑水摸鱼之辈,搅乱市场,万一,你们把业务交到居心不良之人手中,被砸了招牌,还怎么维持质量标杆?
我调查过京城的婚庆行业,目前来看,贵司虽然一家独大,但新开的婚庆服务公司、工作室,不说多如牛毛,也有几十家。
想要干掉你们,抢夺市场的野心家,您敢说没有吗?这个年代,最不缺的就是野心家,罐头换飞机之辈,犹如过江之卿。
另外,放眼整个京城,你们还能找到比我们北影厂更靠谱、成规模的摄影队伍吗?”
王盛的话,像一把精准的钥匙,插进了赵经理心头的锁眼里,轻轻一拧。
他前面铺垫的“质量招牌”、“质量标杆”是恭维,也是事实。
而后面点出的“浑水摸鱼”、“野心家”、“砸招牌”,则精准地戳中了赵经理,或者说紫房子这类老牌国营单位最敏感的神经——稳定和责任。
在1996年,市场经济浪潮扑面而来,紫房子虽然凭借老字号底蕴一时无两,但管理层并非感受不到压力。
正如王盛所说,新的婚庆公司、工作室如雨后春笋,服务质量良莠不齐,价格战暗流涌动。
如果把录像业务随便外包给一个不靠谱的团队,拍出来的东西粗制滥造,甚至在新人婚礼上出了纰漏,比如带子没录上、机器故障,客户不会骂那个录像师傅,只会骂他紫房子!
这砸的是紫房子几十年攒下来的金字招牌。
这个责任,他一个业务经理可担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