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相亲节目(求月票) (第1/3页)
聊完投资,于咚也没走,而是跟王盛聊了起来。
办公室的灯光昏黄,映照着于咚因常年奔波而略显风霜却精光内蕴的脸。
他捻灭了手里的烟,烟气与话语一同在狭小的空间内缭绕。
“盛子,不瞒你说,现在这发行是越来越难做了。”
于咚的声音带着一种深切的疲惫和无奈,与他刚才投资时的精明果断判若两人。
“自从94年引进那十部‘进口大片’开始,《亡命天涯》、《真实的谎言》……好家伙,电影院跟过年似的!票房嗖嗖往上涨。可咱们自己的片子呢?门可罗雀啊!”
他身体前倾,压低了声音,仿佛在诉说一个行业的秘密:“上面有政策,要求各地电影公司必须保证国产片的放映比例。
可哪个不是两眼盯着票房?好莱坞片子多卖座?排片、宣传资源都紧着它们。咱们的国产片,能给你塞到上午场、午夜场就不错了!要不是这政策压着,他们恨不得一部国产片都不放!”
王盛默默听着,给他续上茶水。
“再这么下去,”于咚语气沉重的预言道:“我敢说,用不了几年,电影院里还能有点声响的国产片,就只剩下那些有红头文件保驾、各单位必须组织观看的主旋律电影了。
其他类型的,死路一条!全国这么多制片厂,喝西北风去吧!迟早都得倒闭关张!”
王盛适时接话,提起一个看似是出路的现象:“我听说,现在合拍片不是挺多的吗?港岛那边的资金、明星、导演……”
“呸!”不等王盛说完,于咚就嗤笑一声,脸上满是讥讽:“合拍片?那就是个幌子!高级骗局!说白了,就是咱们这边好多厂子穷疯了,打着合拍的旗号,忽悠港岛那些老板投钱进来。钱一到手,怎么拍、拍成啥样、后期能不能过审、上了影院有没有人看,谁管?先把厂里职工的工资、领导的奖金发出来再说!”
他越说越激动,仿佛积压了无数苦水:“那帮港岛佬就真是傻白甜?也不尽然!很多也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有的是想洗钱,有的是想用低成本试水内地市场,拍的都是些什么玩意儿?过时的赌片、黑帮片,或者就是些擦边球的艳情片、恐怖片,能过审才怪!
还有些,根本目的就不是电影,是想借着合拍的名义,在内地搞点别的投资、倒腾点批文土地什么的。双方啊,互相坑!都把对方当猪宰!”
于咚又爆了个猛料:“还有更野的!粤东那边,有些私营的电影公司,路子野得很!自己拉班子拍片,自己找关系‘审’,然后就在他们自己建的那种乡镇、农村的录像厅、‘院线’里放!
全是盗版拷贝,票价便宜,放的都是港片、武打片甚至更刺激的,赚的钱一分不用分给中影公司,全进自己腰包!这他妈才是真正的‘市场化’呢!”
王盛听得心里直呼“卧槽”。
他虽然知道90年代文化市场混乱,野路子多,但没想到电影发行领域的水这么深、这么浑,简直是一片群魔乱舞的黑暗森林。
好莱坞大军压境,国产片苟延残喘,体制内发行举步维艰,合拍片互相欺诈,地下放映野蛮生长……这和他记忆中后来逐渐规范繁荣的中国电影市场,简直是两个世界。
于咚吐槽完,似乎舒畅了不少,喝了一大口茶,转而问道:“对了,盛子,你刚才说设备,你们那高端业务,用啥拍?Betacam SP?”
王盛收回心神,点点头:“对,广播级的设备,画质碾压家用机。如果客户真肯花大价钱上‘私人订制’,我们就申请动用厂里的16mm甚至35mm胶片摄影机,胶片用国产的乐凯,便宜,虽然颗粒感和色彩宽容度跟富士、柯达、伊斯曼没法比,拍正经电影可能差点意思,但用在婚庆电影上,那种独特的质感反而显得特别有逼格,有复古范儿,客户觉得高级就行了。”
于咚了然:“哦,这次集资买的设备,主要是针对中低端市场?”
“没错,”王盛解释,“高端业务量少,租用厂里现有设备就能满足。这次筹钱,主要是大规模采购业务级设备,比如MiniDV、Hi8,比家用级强一大截,又能和Betacam拉开成本差距,正好用来做紫房子那边中高端、中端、低端套餐,确保我们能对现有婚庆录像市场形成技术碾压。”
于咚听完,脸上没有丝毫因为自己的投资无法从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