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重生归来,九千岁他为我杀红了眼 > 第十七章 你是我,那我是谁?

第十七章 你是我,那我是谁?

    第十七章 你是我,那我是谁? (第3/3页)

——

    那女人背对而立,凤袍委地,发间十二旒冕,分明是……苏瓷的脸。

    “是我?”苏瓷喃喃。

    谢无咎却摇头:“是你前世的‘影身’,太后用她试阵。”

    画面再转——

    冰窖火起,银链熔断,小阮青鸾拖着半死的影身逃出,影身临死前割下一缕发,塞进她掌心:

    “替我看着她,别让她再被吃掉。”

    苏瓷胸口像被冰锥刺穿。

    原来阮青鸾拼死留给她的,不是仇恨,而是一句迟到的嘱托。

    无灯渡的对岸,忽然亮起一串赤色风灯。

    灯影里走出一个人——陆惊鸿,臂已续好,却非木非骨,而是青竹雕成,竹节里灌满密罗香。

    他抬手,竹指轻弹,一盏风灯飞落舟头:

    “我来送你们最后一程。”

    风灯里,困着一道小小黑影,形状如婴,却生着蝶翼——

    那是太后残魂炼成的“劫蛹”。

    “太后没死透。”陆惊鸿声音温柔,像在讲一个睡前故事,“她把自己拆成七份,藏进七个‘劫蛹’。

    这只是其一。”

    谢无咎握住苏瓷的手,掌心微凉:“其余六份在哪里?”

    陆惊鸿笑而不答,只抬手一揖,竹臂折作两截,一截化作青笛,一截化作船篙。

    笛声起,冰面自中间裂开一道墨线。

    “渡河吧。”他说,“河这边是旧债,河那边是新账。”

    乌篷小舟行至河心,冰面忽合,笛声骤断。

    四下陷入绝对黑暗,连雪光也被吞噬。

    阿还惊醒,小手抓住苏瓷衣襟,声音却不再是婴语,而是一缕极老的妇人嗓音:

    “阿瓷,你终究来陪我。”

    谢无咎立刻以指封住阿还眉心青纹,自己却被反噬,呕出一口血。

    血落在船板,竟生出朵朵赤色山茶。

    “劫蛹醒了。”他低声道,“太后借阿还之口,引我们入梦。”

    话音未落,黑暗里浮出一点微光——

    那是一盏旧式宫灯,灯罩上绘着昭台宫大火。

    灯后,走出一个少女,十三四岁,着鹅黄襦裙,鬓边红山茶灼灼。

    她向苏瓷伸手,掌心是一枚青玉小印:

    “阿瓷,回家。”

    是陆惊鸿的青梅竹马,也是苏瓷前世的“影子”——

    真正的端敬太子,萧庭。

    苏瓷握住青玉小印,指尖一凉,天地翻转。

    再睁眼,已置身昭台宫大火之夜。

    火舌舔舐朱廊,雪落即融。

    十四岁的苏影身抱着婴儿萧庭,被锁在最高处。

    她望向火海外,少年谢无咎策马而来,却被乱箭射落。

    苏瓷想冲过去,却发现自己只是一道虚影,只能眼睁睁看着——

    影身把婴儿抛下火海,自己却被横梁砸中,临死前割下一缕发,塞进婴儿襁褓:

    “替我活下去。”

    婴儿落入雪地,被一只戴青铜面具的手接住。

    面具摘下,是年幼的陆惊鸿。

    他抬头,与虚影中的苏瓷对视,轻声道:

    “我答应过她,让你再活一次。”

    梦碎,乌篷舟已靠岸。

    岸上是一片极静的竹林,竹身皆无叶,只剩青白骨骼。

    阿还眉心青纹裂开,飞出一缕黑烟——劫蛹。

    黑烟欲逃,被陆惊鸿以竹笛截住,收入一盏新灯。

    “还剩六只。”他低声道,“我需走遍天下,把它们一一捉回。”

    谢无咎抱起阿还,声音沙哑:“你要什么报酬?”

    陆惊鸿望向苏瓷,眸色温柔:“让她亲手,为我雕一截返魂木。”

    苏瓷指尖微颤,最终点头。

    竹林尽头,有一间废弃的山神庙。

    庙内供桌上,摆着一尊小小石佛,佛首低垂,像在聆听春雪消融。

    苏瓷以匕首削竹,竹屑纷飞,渐渐成形——

    那是一截女子手臂,掌心向上,五指微张,像要接住什么。

    陆惊鸿接过木臂,安在自己断肩。

    青光一闪,木臂化血肉,指尖却留下一道青纹,与阿还眉心一模一样。

    “从此,我与你母子连心。”他说,“太后若再醒来,我必先痛。”

    当夜,山神庙外,沈星澜追至。

    京师外六十里,破驿“折梅亭”。

    檐角悬着最后一盏旧风灯,灯罩裂了缝,火舌舔在雪里,发出微微的“嗤嗤”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