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警方逼近——排查与侧写 (第1/3页)
市刑警支队会议室,烟雾缭绕。白色写字板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线索、时间线和关系图,中间贴着陈娟生前的照片,笑容温婉,与周围冰冷的技术分析形成刺眼对比。调查已进入第四周,压力从上方和媒体不断传来,专案组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疲惫与焦灼。
队长李振国站在写字板前,手指敲击着“舞台技术”四个字:“重新梳理一遍。凶手能够完美复刻案发现场,制造出那个......那个戏剧化的场景,必然具备专业的舞台知识和技术。”
技术队小王起身汇报:“我们对现场遗留的悬浮装置和特殊灯光设备进行了溯源。这些设备专业度极高,本市能够获取的单位有限。排查后剩下三家可能性最大:市话剧团、星光演艺设备和......”他顿了顿,“东方大剧院。”
东方大剧院。陈浩所在的剧院。
张涛坐在会议室角落,听到这个名字时手指不自觉收紧。他脑海中立即浮现出那晚舞台上陈浩扮演的虞姬,那决绝自刎的眼神,那真实压入脖颈的剑刃,那条血痕。
“继续。”李振国的声音将张涛拉回现实。
小王调出PPT:“凶案现场使用的悬浮装置是Theatronix公司生产的第三代舞台特效设备,价格昂贵,操作复杂,需要专业培训才能使用。本市仅有五家单位购入,其中两家是大学戏剧学院,设备主要用于教学,另外三家就是刚才提到的专业演出单位。”
投影仪上显示出各种技术参数和设备图片。张涛注意到,那种悬浮装置能够精准控制物体的升降速度和停留高度,这与陈娟尸体悬停的高度完全吻合。
“凶手还使用了特殊滤光片,”小王补充道,“制造出了那种奇特的蓝色光束。经过分析,这种滤光片是定制产品,原设计用于......”他停顿了一下,“用于东方大剧院去年底的话剧《梦魇》的演出。”
会议室里一阵轻微的骚动。线索正在收窄,指向变得越来越明确。
李振国目光锐利地扫过全场:“那么,案发时间段内,这三家单位的设备使用情况和人员动向?”
另一名警员接话:“市话剧团当时正在外地巡演,大部分设备随行,留守的设备有完整出入库记录,没有异常。星光演艺的设备全部在仓库,监控显示无人动用。至于东方大剧院...”警员翻看记录,“当时他们正在排练新剧《牡丹亭》,设备使用频繁,记录......较为混乱。”
“混乱?”李振国挑眉。
“剧院管理不像其他两家那么严格,设备借用记录存在疏漏。而且,”警员补充道,“他们有多个出入口,监控存在盲区。”
张涛感到胸口发闷。他想起那晚去东方大剧院看戏时,确实注意到后台管理的松散,各种设备道具随意堆放,人员进出频繁。
李振国沉默片刻,转向一直安静坐在一旁的心理学专家周教授:“周教授,您这边有什么补充?”
周文教授推了推眼镜,站起来走到前面。他是省厅特邀犯罪心理侧写师,以精准的侧写闻名于警界。
“我与团队分析了凶手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特征,”周教授的声音平静而具有穿透力,“这不是一起普通的谋杀案,凶手不是在杀人,而是在......创作。”
他调出另一份PPT,上面列出了凶手的心理侧写:
“凶手极度熟悉伪装术和舞台效果,能够将谋杀现场精确复刻成一场戏剧演出。这需要不仅技术知识,还有艺术审美。”
“心理素质极强。案发现场布置耗时至少2-3小时,凶手在杀人后冷静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