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我在襄阳那些年 > 第一章 侠魂入宋室,潜龙暂隐踪

第一章 侠魂入宋室,潜龙暂隐踪

    第一章 侠魂入宋室,潜龙暂隐踪 (第1/3页)

    轮胎摩擦柏油路面的尖啸刺破黄昏,杨逅的视线在撞上卡车前挡风玻璃的刹那,定格在那个被混混按在墙角的少年脸上。少年校服上沾着脚印,眼里却还燃着不肯屈服的光,像极了当年在雨林里见过的、被野火逼到绝境仍不肯折腰的幼鹿。

    刚从雇佣兵生涯里挣脱出来的“幸存者”,杨逅本该对街头纷争避之不及。那些年在索马里的沙尘里扛过枪,在亚马逊的瘴气里追过敌,他见过太多以“正义”为名的杀戮,早已不信什么非黑即白。可当那个染着绿毛的混混挥起钢管时,疯狂的卡车冲向他们时,他的身体比脑子先动了——就像当年在摩加迪沙的巷战里,下意识将挡在难民身前的战友拽到身后。

    作为曾在刚果盆地追过叛军、在阿富汗山区埋过诡雷的雇佣兵,杨逅见惯了生死。但此刻胸腔炸开的剧痛里,竟掺着丝莫名的坦然。他扑过去推开少年时,根本没想过后果,就像当年在雨林里救那个误踩地雷的当地小孩一样,纯粹是本能。意识沉入黑暗前,他恍惚听见有人喊“见义勇为”,嘴角忍不住扯了扯——这词儿,比“雇佣兵”好听多了。

    曾在非洲雨林里跟武装分子掰过手腕的退役雇佣兵,杨逅早已习惯了游走在生死边缘。可他从没想过,自己会以这种方式结束一生——不是死于冷枪或诡雷,而是为了阻止一场街头勒索,被一辆失控的卡车撞得粉身碎骨。意识沉入黑暗前,他忽然想起队长常说的话:“能死在阳光下的,都是好运气。“

    再次有知觉时,世界变成了一片温热的柔软。耳边是咿咿呀呀的哼唱,鼻尖萦绕着清甜的乳香和淡淡的檀香。他想抬手,却发现四肢软得像棉花,喉咙里只能发出“呜呜”的气音。这诡异的状况持续了很久,直到某天被一双温暖的手抱起,他才迟钝地意识到——自己成了个奶娃。

    “陛下您瞧,这孩子的哭声多响亮。”一个温柔的女声在耳畔响起,带着抑制不住的喜悦,“太医说他筋骨结实,定能平安长大。”

    杨逅费力地睁开眼缝,映入眼帘的是明黄的帐顶,绣着繁复的龙凤纹样。抱着他的妇人穿着绣金凤的宫装,眉眼温婉却自带威仪,正小心翼翼地将他递向对面的男子。那男子身着龙袍,鬓角已染霜色,脸上带着病容,眼神却异常柔和,指尖轻轻触碰到他脸颊时,竟微微发颤。

    这个认知让他呆滞了许久。听着周围人低声称呼“陛下”、“皇后娘娘“,他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自己不仅重生了,还闯进了一个完全陌生的时空。

    “桂枝,”男子声音沙哑,带着难以言喻的激动,“九个了……前面九个都没能留住,这第十个,定是上苍垂怜我赵家。

    杨逅费力地转动眼球,看到一个身着明黄常服的中年男子。对方鬓角已染霜色,眉宇间带着久病的倦容,可看向他的目光里,却盛满了难以置信的欣喜与珍重。

    后来的日子里,杨逅在断断续续的听闻中,终于拼凑出自己的处境。他竟穿越到了南宋嘉定十六年(公元1223年),成了宋宁宗赵扩与皇后杨桂枝的第十子。这位年近五旬的皇帝此前九子皆早夭,连从宗室过继的子嗣也接连夭折,他的降生,被视作大宋王朝的祥瑞。宁宗为他取名“赵城”,意为“国之基石”,那份珍重,几乎要满溢出宫墙。

    杨桂枝更是将他护得密不透风。夜里他稍有啼哭,这位素以端庄闻名的皇后便会披衣起身,亲自抱着他在殿内踱步,用温热的手掌轻轻拍着他的背,哼着江南的小调;宁宗虽沉疴在身,却总在处理完奏折后,挪步到偏殿来看他,用胡茬轻轻蹭他的额头,听着他无意识的咿呀声,露出久违的笑容。宫人们走路都踮着脚,生怕惊扰了这位“天命的皇子”,连喂他的奶水,都要经过三重查验。

    可安稳的日子,像檐角的冰棱,看着坚固,却经不起暖阳的烘烤。赵城刚满周岁,还在蹒跚学步时,就被乳母裹在素白的襁褓里,送进了弥漫着檀香与纸钱味的灵堂——宁宗皇帝驾崩了。

    灵堂的白幡在穿堂风里猎猎作响,僧侣们的诵经声连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