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我在襄阳那些年 > 第二十三章 歧路分袂

第二十三章 歧路分袂

    第二十三章 歧路分袂 (第2/3页)

兵终于被甩开时,他带来的十个人只剩下六个,人人带伤,疲惫不堪。

    “公子,我们……去哪?”一名亲信声音嘶哑地问。

    孟之继勒住马,望着东方的晨曦,眼中重新燃起光芒:“回黄州。”

    黄州城的秋风带着长江的湿气,吹得校场边的旗帜猎猎作响。孟之继勒住马缰,望着眼前黑压压的兵卒阵列,胸中涌起一股沉凝的力量。从四川带回的三万人马,加上王大用在荆襄一带招募的两万万壮丁,新忠顺军的陆兵规模达到了五万之众!

    此刻正整齐地站在校场上,眼神里既有初入军营的生涩,也藏着几分对未来的期许。

    “将军,人都到齐了。”副将王大用上前禀报,因军功表现,王大用如今也是正式升任孟之继麾下副将,性子沉稳,办事可靠的他,已然可以独当一面。

    孟之继点了点头,翻身下马。脚下的泥土混着草屑,踩上去格外踏实。他缓步走过队列,目光扫过一张张年轻或沧桑的脸庞——有四川来的山民,身板结实,手上布满老茧;有荆襄的流民,面黄肌瘦,却眼神倔强;还有些是失地的农夫,握着兵器的手微微发颤,却努力挺直了腰杆。

    这些人,将是他手中最锋利的刀。

    回到点将台,孟之继清了清嗓子,声音透过亲兵的传声,传遍整个校场:“弟兄们!我知道你们中,有的是为了混口饭吃,有的是为了报仇雪恨,弄不好有的还是被抓来的壮丁!但从今天起,你们只有一个身份——大宋的兵!”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蒙古鞑子占我土地,杀我同胞,咱们的父母妻儿,要么在战火里丢了性命,要么在他们的铁蹄下受苦!你们想不想报仇?想不想让家人过上安稳日子?”

    “想!”五万人的呐喊如同惊雷,震得旗杆都微微发颤。

    孟之继满意地点头:“好!但报仇不能只靠一腔热血!得有章法,有本事!从今天起,我会教你们怎么练,怎么打,怎么在战场上活下去,怎么把鞑子赶回老家!”

    话音刚落,他转身指向身后的沙盘,那是他花了三天时间,依照前世的军事知识绘制的阵型图。“我把你们分成三部分:步甲军、弩军、突击营!”

    “步甲军,三万!”孟之继的手指重重落在沙盘上的步兵方阵,“你们是根基,要练的是结阵、格挡、推进!每人配重甲、长刀、盾牌,将来要能顶住蒙古人的骑兵冲锋,像钉子一样钉在阵地上!”

    他看向队列中那些身板最结实的兵卒:“四川来的弟兄,还有荆襄的壮汉,你们大多有力气,就先入步甲军!每日卯时起身,先练一个时辰的负重长跑,再练盾牌互撞,最后是长刀劈砍,什么时候能做到三人一组,挡住十人的冲击,才算过关!”

    被点到的兵卒们齐声应和,眼神里燃起斗志。

    “弩军,一万!”孟之继的手指移向沙盘侧翼,“你们是眼睛,是利箭!要练的是瞄准、速射、配合!每人配强弩、短刀,将来要在百步之外取敌将首级,要能在骑兵冲到面前前,射出三轮箭雨!”

    他目光扫过那些眼神锐利、手指灵活的兵卒:“以前打猎的、玩过弓箭的,还有眼神好的弟兄,入弩军!每日寅时就得起来,先练眼力——盯着远处的铜钱看一个时辰,再练臂力——举着装满沙子的竹筒不动,最后才练开弩射箭,什么时候能十箭九中靶心,才算入门!”

    弩军的队列里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有兴奋,也有忐忑,但没人退缩。

    “剩下的一万,要经过精挑细选,百里挑一才能成为突击营的兵!”孟之继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一丝激昂,“你们是尖刀,是拳头!要练的是速度、胆气、搏杀!每人配轻甲、长枪、短弩,将来要能撕开敌人的阵型,要能在乱军里取上将首级,要敢跟着我冲最险的地方!”

    他看向那些身形矫健、眼神里透着狠劲的兵卒:“以前当过猎户的、跑过江湖的、敢跟人拼命的,都来突击兵!你们的训练最苦——白天练长枪突刺、短弩速射,夜里练攀爬、潜伏,还要学怎么看地形、怎么打信号!什么时候能背着三十斤的甲胄,跑过十里山路还能挥枪刺中移动的靶子,才算合格!”

    校场上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这严苛的训练计划惊住了。王大用在一旁暗暗咋舌,他跟着孟珙多年,见过不少练兵方法,却从未见过如此细致、如此“折腾”的章程。

    孟之继仿佛看穿了他们的心思,朗声道:“别觉得苦!蒙古人的骑兵一日能跑百里,他们的弓能射穿三层皮甲!你不练得比他们狠,凭什么活下去?凭什么报仇?”他顿了顿,语气缓和了些,“但我也保证,只要你们好好练,吃的喝的,我优先给你们配足!有功就赏,有过就罚,绝不偏袒!”

    接下来的日子,黄州校场成了最热闹的地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