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想象共同体 (第2/3页)
崇祯只可惜,眼下修为压制在胎息境,所能施展的【阵】道手段远逊往昔。
目前这座灵阵的运转与稳定,极度依赖于他这个“阵眼”的存在。
一旦他远离此阵,或者停止以自身灵力维系阵纹,便会因失衡崩解。
银液坠地,重归凡物。
否则,崇祯早已不惜代价,大肆搜刮天下银两,于紫禁城内乃至名山大川之间,布下重重聚灵大阵,加速修炼进程了。
这也注定,以凡俗金银作为灵阵材料,仅是权宜之计,适用于仙朝草创、资源匮乏的过渡初期。
真正长久运转、自行吸纳灵机的灵阵,必须以各种属性相合、内蕴神妙的灵矿为主体材料。
待崇祯修为精进,能够运用炼器手段,自地脉深处或天外陨石中提炼出真正的灵性矿物;
届时,凡俗白银便算完成使命,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了。
正当崇祯心念流转于阵法之道,文华殿内的议事已然开启。
王承恩尖细与粗犷并存的嗓音透过灵识传来:
“迁四川重庆下辖之酆都县民于外,仅将其城郭沉入地心,创建阴司。请诸位议一议,此事当如何施行……”
酆都原名“丰都”,历史可追溯至隋朝。
后世渐与道教幽冥地府之说融合,至明代,已稳坐“鬼城”之名。
其地处四川盆地东南缘,倚长江之险,境内有平都山等,自汉代起便有方士于此修炼。
道教典籍将此地附会为幽冥界入口,是北阴酆都大帝治所。
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笔记野史、民间传说不断渲染,使“死了要下酆都”的观念,深深植根于大明百姓的集体潜意识之中,成为华夏文化圈关于死后世界广为人知的想象。
崇祯选择酆都作为构建阴司的城基,其深意便在于此。
若要以后世的知识解释——
有位名叫尤瓦尔·赫拉利的学者,曾在《人类简史》中论述:
智人之所以能突破个体局限,形成大规模协作,最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