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大明1436 > 第二十七章 奏折里的冷意

第二十七章 奏折里的冷意

    第二十七章 奏折里的冷意 (第3/3页)

为怕惹着人,就让人拦粮车、贪粮食,那百姓和兵卒,还怎么信我?”

    太皇太后眼里闪过笑意,伸手摸了摸他的头:“能这么想,就没白让你去田里插秧。不过查归查,得记着——别像揪秧苗似的急着动手,先看清楚风向,再慢慢理。”

    朱祁镇似懂非懂地点头,忽然想起暖阁里的奏折:“娘,山西都司的人,是不是和王侍郎一伙的?他们拦粮车,是不是怕我查王侍郎贪粮的事?”

    “是,也不全是,”太皇太后拿起桌上的茶盏,轻轻撇着浮沫,“有些人拦粮车,是帮王侍郎遮掩;有些人,是想看看你这个小皇帝,能不能护住运粮的路——护住了,往后就没人敢随便拦;护不住,往后的麻烦,就不止拦粮车这一件。”

    这话像颗小石子,落在朱祁镇心里,漾开一圈儿涟漪。他忽然明白,之前查粮款、护秧苗,是看着眼前的事;现在拦粮车、查都司,是看着藏在后面的路——这路要是堵了,再好的秧苗、再多的粮,也送不到该去的地方。

    从慈宁宫回去的路上,朱祁镇没像往常那样跑,而是慢慢走着,手里攥着从暖阁带出来的小竹粮仓——里面的青稻穗被晒得干硬,硌得手心发疼。他想起杨士奇说“查起来要些时日”,想起太皇太后说“别像揪秧苗似的急”,忽然觉得,这权谋戏,也像种庄稼——得等,得看,得在该动手的时候,稳稳地拔了那些缠秧的草。

    回到暖阁时,王振正守着案上的奏折和账册,见他回来,忙迎上去:“陛下,杨大人派人来说,已经让人去山西和宣府了,有消息就来报。”

    朱祁镇点点头,走到案前,把小竹粮仓放在奏折旁边——竹篾的光,映着纸页上的字,忽然觉得心里定了些。他拿起炭笔,在那条线旁边又画了个小粮仓,旁边写着“宣府”两个字,歪歪扭扭,却格外清楚。

    “等着吧,”他对着粮仓图案小声说,“等查清楚了,粮车就能顺顺当当去宣府,田里的秧苗也能安安稳稳长,谁也别想拦,谁也别想坏了这盼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