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三国从颍川开始逐鹿九州 > 第二章 荀氏的橄榄枝

第二章 荀氏的橄榄枝

    第二章 荀氏的橄榄枝 (第1/3页)

    郡守府的号角声并非幻觉,穿透喊杀与火光,带来一丝微弱的希望。皇甫嵩麾下的精锐骑兵如同烧红的刀刃切入凝脂,在颍川城内与残存的郡兵里应外合,对入城的黄巾乱军展开了有效的清剿。围困书院的黄巾贼众见大势已去,在丢下十几具尸体后,带着劫掠来的少许财物,哄叫着散去,如同退潮的污水。

    当沉重的书院大门被几名胆大的学子颤抖着推开一道缝隙时,清晨微冷而浑浊的空气涌入,带着浓烈的硝烟味、血腥味以及东西被烧焦的糊味。劫后余生的学子们望着门外满目疮痍的街道、倒伏的尸体、往来奔驰浑身浴血的官军,大多仍心有余悸,腿脚发软,倚着门框墙壁才能站稳。

    一种复杂难言的情绪在幸存者心中滋生——有逃出生天的侥幸,有对未来的茫然,更有一种共同经历生死后产生的、微妙的凝聚力。而不少人的目光,都下意识地投向那个此刻站在门口,逆着晨光的身影——刘湛。

    他站在那里,阳光刺得他微微眯眼,粗麻深衣上还沾着昨夜激战时的尘土与几点暗褐色的血渍。看着眼前这片真实的古战场遗迹,残破的旌旗、凝固的暗红血迹、远处尚未完全熄灭的余烬,这一切都比任何历史书籍或影视剧都更具冲击力,粗暴地碾碎了他最后一丝这是场荒诞梦境的幻想。他深吸一口气,肺叶间充满了这个时代特有的、混杂着死亡与焦土的粗粝感。

    “刘兄,”荀衍走到他身边,语气比之前多了几分真诚的亲近,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依赖,“此次若非你临危不乱,献策固守,我等恐怕皆已成刀下之鬼。此恩,衍与诸位同窗,铭记于心。”他拱手一礼,姿态放得很低。

    “荀兄言重了,同舟共济,份内之事。”刘湛摆了摆手,声音因疲惫而有些沙哑,目光却不由自主地投向不远处。

    郭嘉正懒洋洋地靠在一根廊柱上,用手帕慢条斯理地擦拭着指尖不知何时沾染的一点墨迹,似乎对眼前的惨状漠不关心,但当他察觉到刘湛的目光时,却回以一个意味深长的、带着些许探究的笑容。而那位被郭嘉称为“姊君”的清冷女子,则在一位神色恭谨的老仆陪同下,正低声交代着什么,并未看向这边,但刘湛能感觉到,自己昨夜的表现,定然已在她心中留下了印记。

    很快,郡守府的吏员前来安抚书院众人,并传达了太守的褒奖之意,尤其点名赞扬了“献策固守、保全书院”的学子。刘湛的名字,第一次以正面的形象,进入了颍川官府的视野。

    然而,危机并未真正解除。黄巾军主力仍在郡内各处肆虐,波才所部气势正盛。颍川书院经此一劫,墙垣破损,显然已非安全之地。不少学子在家人的接应下,或神色仓皇,或面带悲戚地纷纷离去,书院一时人去楼空,显得格外凄凉。

    刘湛站在残破的庭院中,望着凋零的景象,心中茫然。他在这举目无亲,原主的记忆里,家世似乎也颇为寒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