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三国从颍川开始逐鹿九州 > 第二章 荀氏的橄榄枝

第二章 荀氏的橄榄枝

    第二章 荀氏的橄榄枝 (第2/3页)

,甚至有些模糊不清。下一步该去往何处?随波逐流,在这乱世中如同浮萍般飘荡?还是……

    正在他沉思之际,荀衍去而复返,身后还跟着两名健仆。“刘兄,”荀衍态度诚恳,“如今郡内不靖,贼寇横行,书院已不可留。我荀家为避兵祸,部分子弟及门下士人将暂迁往阳翟城外的一处庄园。那里墙高壑深,较为安稳。衍观刘兄大才,蜗居于此未免可惜。若刘兄尚无稳妥去处,不如随我等同行,亦可暂避祸乱,从长计议。”

    刘湛心中一动。荀氏庄园,那是颍川士族的核心圈子之一,是接触这个时代顶级智谋之士的绝佳平台。虽然风险与机遇并存——身处高位者的视线下,他的一些“异常”更容易暴露——但要想在这个时代有所作为,闭门造车是绝无可能的。这或许是命运为他推开的第一扇门。

    “承蒙荀兄不弃,危难之际愿施以援手,湛感激不尽!愿往叨扰。”刘湛没有过多犹豫,便郑重拱手应承下来。他知道,这或许是改变命运的第一步。

    前往荀家庄园的路上,队伍规模不大。除了荀衍、郭嘉、那位神秘女子以及一些仆从护卫外,还有几位选择依附荀家的寒门士子。马车辘辘,行走在残破的官道上,时常可见被焚毁的村舍、荒芜的田地,以及零星倒毙路旁的尸骸,无声地诉说着乱世的残酷。

    郭嘉依旧那副疏狂模样,不知从哪儿弄来一壶酒,时而自斟自饮,时而凑到刘湛乘坐的马车旁,与他并辔而行,天南海北地闲聊。话题时而涉及经学典籍,时而点评时政人物,言语间机锋暗藏,显然是在进一步试探刘湛的深浅。

    刘湛打起十二分精神,结合原主残留的记忆碎片和自身的见识,谨慎应对。他既不刻意卖弄超越时代的知识,也不露怯,言辞力求言之有物,偶尔在一些问题上,经过深思熟虑后,提出一些角度新颖、合乎逻辑却又发人深省的见解。

    例如,当郭嘉谈及古人治国方略时,刘湛会巧妙地强调“明察百姓疾苦,‘民数’、‘计簿’乃施政之本”;论及军事,他会在认同兵法精要的同时,着重分析“纪律”、“后勤”与“士气”对战斗力的根基性作用。这些经过包装的现代理念,虽不系统,却总能引得郭嘉眼中异彩连连,抚掌称妙。

    而那位女子,旅途之中依旧沉默寡言,大多时间坐在另一辆马车中。刘湛只从荀衍与郭嘉的零星交谈中得知,她姓荀,名妤,字文姝,是荀家一位极有主见和才学的女子,论起辈分,算是荀衍的堂妹。她偶尔在车队休憩时下车透气,刘湛能感受到她那双清冷的眸子偶尔落在自己身上,带着审慎的打量和几分不易察觉的思索。

    这日傍晚,队伍在一处依山傍水之地扎营。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潺潺流水上,暂时驱散了旅途的压抑与乱世的阴霾。刘湛独自坐在河边一块光滑的大石上,望着粼粼波光,思考着未来。是继续依靠“急智”一点点展现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