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三国从颍川开始逐鹿九州 > 第二十九章 兵临潼关

第二十九章 兵临潼关

    第二十九章 兵临潼关 (第2/3页)

一股疲惫与警惕的巡逻士兵身影。即便相隔数里,一股混合着险要地势与战争阴云的肃杀之气,已然扑面而来,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好一座天下雄关!真乃鬼斧神工!”刘湛勒住躁动不安的乌骓马,凝视良久,由衷地发出一声感叹。亲眼所见的震撼,远比在地图上看那些抽象的标记和线条要来得强烈千百倍。如此天险,难怪历史上多少英雄豪杰、百万大军在此折戟沉沙,望关兴叹。

    徐晃、周仓率领的先锋部队早已在关外数里处一片相对开阔、靠近水源的地带择地扎营,营垒初具规模,鹿角拒马林立,并派出了大量游骑,如同织网般封锁了通往潼关的各条大小通道,隔绝内外消息。见到刘湛的中军主力抵达,徐晃、周仓等将领立刻从营中迎出,前来禀报情况。

    “主公,”徐晃抱拳行礼,面色凝重如铁,声音因连日操劳而略带沙哑,“潼关守军戒备森严,我等抵达后,其关门便一直紧闭,横亘在护城壕上的吊桥也一直高悬。末将曾派嗓门洪亮的士卒前去关下喊话,言明我军乃奉旨勤王,欲入关平定李郭之乱,迎还天子,望其开关放行。奈何关上守军根本不予理会,只是乱箭射下,险些伤了喊话的弟兄。”他顿了顿,补充了自己的观察,“观其守备调度与士卒衣甲旗帜,虽非李傕、郭汜麾下那等百战精锐,军容略显杂乱,但凭借此等天险,若其铁了心据守,我军急切之间,确实难以攻下。”

    性如烈火的周仓更是气得哇哇大叫,蒲扇般的大手狠狠拍在自己的铁盔上,发出“哐”一声响:“主公!跟这群缩头乌龟废什么话!让俺老周带陷阵营的弟兄们冲一次!就不信俺这大刀,砸不开他那破烂乌龟壳!”他身后的几名陷阵营军官也纷纷摩拳擦掌,眼中战意燃烧。

    刘湛尚未开口,郭嘉已经驱马上前,笑嘻嘻地接过话头:“周将军勇猛可嘉,真乃我军之胆魄!不过咱们这柄‘巨锤’,砸乌龟壳也得讲究个章法不是?硬砸固然痛快,可万一这乌龟壳太硬,崩了咱们锤子的刃儿,或者惊得那乌龟把头缩得更深,反倒不美了。”他说话间,目光已经转向了一旁沉默不语的贾诩,语气带着几分请教之意,“文和先生,您是老成谋国,洞察入微,您看眼前这‘乌龟壳’,该如何下手,才能既省力气,又能吃到里面的鲜肉?”

    刹那间,所有人的目光,包括刘湛、徐晃、周仓,乃至周围一众将领、亲兵,都齐刷刷地集中到了贾诩身上。这位新加入不久、名声在外却尚未展现具体才能的谋士,迎来了他投效刘湛之后的第一次真正考验。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声的期待与审视。

    贾诩对聚焦而来的目光恍若未觉,他轻轻一夹马腹,策动那匹温顺的驽马上前几步,眯起那双看似昏花的老眼,如同最精细的工匠般,仔细地、一寸寸地打量着潼关的形势。他的目光不仅停留在高耸的主关墙和关门,更细致地扫过关墙两侧那看似无法攀爬的陡峭山势,以及关北那条奔腾咆哮、水势汹涌的黄河水道。他看得极其专注,仿佛要从那些岩石的纹理、水流的漩涡中,读出破绽与契机。良久,就在周仓快要按捺不住那急躁的性子时,贾诩才缓缓开口,声音依旧平稳,不带丝毫火气:

    “徐将军所言不虚,周将军之心亦可理解。然,强攻此关,确非上策,乃下下之选。”他先是肯定了现状,随即话锋切入核心,“胡才此人,我深知其性,乃是色厉内荏之辈。外表看似凶悍,实则内心怯懦,无甚主见。如今李傕、郭汜溃败,生死不明,关中已成无主之地,群龙无首。他坐守这潼关孤城,外无必救之援,内有无心死战之卒,内心必然惶恐不安,如坐针毡。其所恃者,无非是眼前这看似牢不可破的天险,以及对关外局势尚不明朗、心存侥幸的观望之心。”

    “先生之意是……攻心为上,不战而屈人之兵?”刘湛若有所思,顺着贾诩的思路问道。

    “然也。”贾诩微微颔首,枯瘦的手指轻轻捋过颌下长须,“对此等人,此等局势,当可双管齐下,明暗结合。”他条理清晰地阐述道,“明面上,大军压境,摆出不惜一切代价、誓要破关的强攻架势。可令士卒日夜轮番擂鼓呐喊,制造巨大声势,同时派遣小股精锐部队,多备弓弩旗帜,于不同时段、不同地段进行佯攻骚扰,虚张声势,做出攀爬试探之举。目的非是即刻破关,而是使其守军不得安宁,疲其心神,耗其箭矢精力,让其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此谓‘示之以威’,不断加压,摧垮其抵抗意志。”

    “那暗地里呢?”郭嘉饶有兴趣地追问,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已经隐约猜到了贾诩的后手。

    “暗地里,”贾诩嘴角难得地露出一丝极其细微、却莫测高深的笑容,那笑容仿佛冰层下的鱼影,一闪而逝,“则需得依赖奇兵,设法潜入关内。或重金收买其身边亲近副将、文书,或其贪墨之心腹;或利用关内军纪涣散、对胡才不满之人。让这些人,在关内悄然散播消息,言之凿凿,就说李傕、郭汜已然兵败身死,关中即将被河北袁绍或兖州曹操的数十万大军接管,他胡才若再冥顽不灵,献关迟了,待到天兵一至,顽抗者必然屠城,玉石俱焚,只有死路一条。反之,若他肯识时务,献关投降,刘豫州不但保其性命无虞,还可赐其金银财帛,保其家小,并上表朝廷,许以不低于现在的官职,甚至可能更高。”他顿了顿,总结道,“对于胡才这等贪财惜命、又无坚定立场之人,威逼其惧,利诱其心,此计双管齐下,当有奇效。即便不能立刻使其投降,也必使其军心涣散,内部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