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在意 (第2/3页)
殿中桌案上的匣子扫一眼,喜笑颜开,“姑娘,这玉镯瞧着像羊脂白玉,听闻这羊脂白玉最是养人呢!”
孙澄跟着笑起来,“翠微姑娘好眼力,确实是羊脂白玉,这对玉镯当是三年前殿下冠礼时皇后娘娘所赏,是为稀世珍宝。”
翠微是个沉不住气的,“姑娘不是有块羊脂玉的玉坠么,还是因当年体弱,少将军去寺庙中开光求来的。”
沈宓下意识地去抚自己的领口。在延州为父兄守孝,为母亲侍疾的那三年,家中昔日的珍贵之物抵当无数,唯有兄长当年冒着大雪为她求来的这块玉坠,她没舍得。
翠微方说完这句,便留意到沈宓情绪不对,眼眶也跟着湿润起来,当即改口,“是奴婢多话了,奴婢不该提此事的。”
沈宓敛目,她并不想在孙澄面前显露出半分脆弱来,“无妨,”她看见礼单,想起顾湛那会儿吩咐过自己关于人情往来的事情,故又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问孙澄,“殿下送这些东西来,可是有依照拜帖之类的名册进行赏赐?”
孙澄一愣,他没想到沈宓会这么问,很快笑着同沈宓解释,“良娣多虑,这些都是殿下吩咐送到良娣的青鸾殿的,”他看向翠微所说的那对玉镯,“就比方说那对羊脂白玉的玉镯,御赐之物,除了给良娣,殿下哪里能随意赏给旁人呢?”
沈宓着实没想到顾湛会主动送她东西,而且所赠之物并不敷衍。
孙澄在宫禁中行走多年,一眼猜透沈宓的心思,“良娣一进来,这东宫上下也算有人打理,这些也都是您当受的,并无不妥。”
“殿下公务繁忙,我不便前去打搅,烦请孙公公替我拜谢殿下。”沈宓这才暂且安心,吩咐翠微收下。
正说着,有个小内监在门口通报:“孙公公,宫中的程太医到了。”
孙澄踅身,“快请进来。”
沈宓一时错愕,“太医?是殿下身体抱恙么?”
“良娣大事小情都想着殿下,是东宫之福,”孙澄应承一句,“不过良娣放心,殿下身体无恙,程太医是殿下特意从宫中传来为良娣诊治风寒的,”他同进来的程太医拱手打过招呼,又朝沈宓道:“殿下向来有体恤之怀,昨日繁文缛节诸多,殿下也是不忍良娣再遭罪。”
沈宓心中忽地化开一片柔软。
所以顾湛昨日并非嫌弃她感染了风寒?反倒是顾念她的身子,不然也不会今日特意从宫中传太医来为她诊治小小风寒?顾湛还是有几分在意她的吧?
直待程太医从随身携带的药箱中取出一块丝绢,朝她躬身,要为她切脉,她才回过神来。
程太医在她面前跪下,隔着薄薄的丝绢为她断脉,眉心却蹙得越来越紧,“良娣这风寒有些时日了吧?之前竟也没用过药么?”
沈宓至今没摸清那位吴教习的来历,是以此时也不敢妄言,只说:“有劳程太医费心。”
程太医示意她换个手腕,再次诊脉后收起丝绢,“分内之事,谈不上费心。只是娘子这风寒之症拖得有些久,调养起来需要些时日。”
沈宓点点头,“我明白。”而后又看向翠微。
在汴京的这段日子,翠微早已明白与宫中人打交道,上下打点的必要性,熟练地从沈宓的妆奁中取出几颗金瓜子,用手帕裹好递到程太医手边。
程太医看一眼一旁的孙澄,没接,“食君之禄,为君分忧,良娣不必多礼。”
翠微拿不定主意,请示沈宓的意思。
孙澄亲手将翠微的手推回去,“殿下此前若抱恙,皆是程太医前来,良娣日后若有需要,也可宣程太医,并不用金银之物。”
沈宓听明白了孙澄的意思——这程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