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世界江山一统志 > 第44章 三项谋划

第44章 三项谋划

    第44章 三项谋划 (第2/3页)

学习儒家经典,突然改弦易辙,自己的付出都白费了,强烈反对科举的全面改革。

    普通百姓的思想更是普遍比较落后,无法理解科技的重要性,也没人支持科举的全面改革,李纯都有点无语了。

    为了稳妥起见,李纯决定结合现状进行局部改革,他对当时的科举制度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唐朝除了进士科以外,还有明法科、明算科、明经科、明字科等考试,分别考的是法律、数学、经书、文字的内容,只是这四科规模小,只是个别部门选拔人才时才用。

    经过分析后,李纯认为经书和文字就算了,法律和数学可以适当合并到进士科。

    经过考虑后,李纯要求礼部对科举取士进行了优化,保留原来的诗赋、策论部分,增加司法、经济和数学三个内容。

    权德舆看到李纯的方案只是局部改革,也不好反对,但是要求三年后再按新法进行科举考试。李纯觉得,权德舆这个要求还算合理,总要让人学习一段再考试才行。

    李纯在下旨时,干脆趁热打铁,在国子监办一个补习班,还要求每个道办一个补习班,聘请专门人员教授举子们司法、经济和数学知识,帮他们补一下短板。

    当然开始学的都是一些基础知识,易学易懂的先教,以后再逐年增加难度。

    当时,懂法律的人还有些,但是懂数学和经济的人才奇缺,这些人成了香饽饽,稍微有点知识的人,就被各道的官学请去当老师。

    很多想通过科举出人头地的学子觉得,虽然考试的内容变了,但是科举取士的制度没变,依然可以通过科举做官,急忙恶补司法、经济和数学知识,忙的不亦乐乎。

    看到教育改革有了进展,李纯在宣政殿召见工部尚书柳晟,商讨迁都和发明大会的事宜。

    李纯首先问道:“你知道为什么在上次的吏治整顿中,朕没有深究你和李巽的责任吗?”

    柳晟连忙说:“微臣有愧,未能严格遵守律法,犯了错误,一直以来都感恩陛下从轻发落。”

    李纯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你们都是能做事的人,为朝廷做出不少贡献,所犯错误不算很大,以后决不能再犯。在我的视野里,工部很重要,未来要做的事很多,不愿换一个不懂的人来做尚书。”

    柳晟说:“工部在六部中一直地位相对较低,不知陛下有何需要工部出力的地方?”

    李纯道:“我有两件大事,需要你们工部来做,一是考虑迁都的事宜,二是想办一个发明大会,也就是让全国的能工巧匠,集中展示一下自己的好物件。”

    柳晟说:“迁都是件大事,陛下选好新都的地点了吗?”

    李纯道:“初步选了几个地方,还没定,朕要跟朝臣们商议一下,你要做的是先做好预算,看要花多少钱,需要多少人力,还有一些工程技术的准备。”

    柳晟说:“这个没问题,臣回去跟工部的属员认真研究计算一下,三天后就可以禀告陛下。关于发明大会,前朝都没搞过,不知陛下有什么要求?”

    李纯道:“你看,朕和郭云、清虚子研究搞出火药以后,生产了很多火器,部队的战力提高了很多,你就沿着这个思路,发动民间的能工巧匠,搞出一些新奇实用的物件,你们工部选一些有推广价值的发明创造,对发明人予以奖励,并在全国推广使用这样的物件。”

    柳晟说:“这个要在全国广发布告,让各道州发动一下,让人全部知晓,再等全国各地的人来到长安,起码也要三个月。”

    李纯道:“这个不急,就定在五个月以后,中秋前后举行,到时朕也要准备一件器物,朕提供想法,你们工部派人帮我制作出来。”

    柳晟说:“我们的虞部司郎中艾笛声,喜欢研究物件,我让他专门负责陛下物品的制作。”

    艾笛声?李纯觉得耳熟,原来和发明大王爱迪生同音呀,李纯笑了笑说:

    “后面可以让这个艾笛声入宫觐见我,我会跟他说怎么做这个器物,这次发明大会要多给点彩头,奖金丰厚些,发明具有推广价值的,发明者可以进入工部做官或者工匠,第一次要办出声势。”

    看到李纯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