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世界江山一统志 > 第48章 巡游故事

第48章 巡游故事

    第48章 巡游故事 (第3/3页)

们中书省这段时间做两件事,一是把必须要搬的和可以暂时不搬的机构都详细统计一下,二是对人员的思想摸个底,到时会设置一个从二品的西京留守,管理留下来的衙门和人员,让大家不用担心。”

    后面几天,李吉甫带着中书省的官员,对来到洛阳的朝臣逐个沟通、耐心解释,经过反复做工作,绝大多数官员都没啥反对意见了。

    很多官员觉得,长安确实有点偏西北了,皇帝本来是要迁移长安的,看到大家反对,已经让步,改为迁洛阳,体现了仁爱之心。

    大家最关心的两个事,一是官位,二是搬家,朝廷都留给了足够的选择空间,想继续发展的,就去新都,不想搬家的,也可以保留级别留在长安,已经这么照顾了,何必再跟皇帝唱对台戏。

    8月10日上午,李纯在紫微城乾阳殿召开朝会,讨论搬迁东都事宜,由于李纯已经派人把情况说的很清楚,反对者没了理由和顾虑,绝大多数人支持迁都,少数反对迁都的人孤掌难鸣,基本上是一致通过。

    李纯正式下旨,于当年9月开展东都搬迁事宜,在夏原营建建新东都,计划五年后将东都正式搬到夏原,将汴州作为河南道的新首府,届时洛阳不再作为政治中心,降为普通的地方行政单位。

    听说要迁东都,洛阳的百姓开始议论纷纷,很多人觉得以前作为东都人多风光,一旦东都与河南道都搬走了,洛阳肯定会衰落,还有的人以为要把洛阳人全部迁到夏原,觉得故土难离,根本不愿意去。

    一时间,洛阳坊间议论纷纷,还衍生了不少谣言,百姓们从不同渠道表达意见,反对搬迁洛阳。

    李纯也预见到洛阳百姓可能会有意见,没想到会有这么大动静,于是让纪奎下去暗访一番,了解一下具体情况,自己也好知道洛阳百姓们的想法和疑虑,朝廷这边可以根据情况拿出对策。

    纪奎带人到处探听询问,特别是在茶楼、酒肆、市场等人多的地方,认真收集百姓们的议论声音,搜集以后分类汇总,在12日下午汇报给李纯。虽然百姓们意见很多,但是归纳起来无外乎就是三条。

    1、迁东都,洛阳的百姓要不要搬,很多人故土难离,表示不愿过去,怕朝廷强迫搬迁。

    2、有些人反对搬迁东都,依然希望东都留在洛阳,觉得洛阳是古都,应该保留。

    3、有些商人和百姓则关心的是,如果洛阳人搬到夏原,应该给予优惠政策,不能和全国其他地方的百姓一样。

    李纯认为,这些都是预料之中的想法,也都情有可原,既然决定迁都,不可能因为当地一些百姓的反对而改变,但是确实应该采纳其中合理的意见。

    比如尽量减少搬迁的范围,洛阳的城市功能应当保留,洛阳人对迁都也作出了贡献,也应该予以照顾,在涉及人员去留的问题上,朝廷出台鼓励政策,让百姓自己去选择。

    李纯思考成熟以后,召崔群过来,口授了关于洛阳百姓关心问题的回复意见,让他做一些安民布告,张贴在洛阳各处显眼的位置。

    安民布告对迁都事宜又有了详细的阐述,对百姓的诸多疑虑进行了回应,主要就是4点:

    1、确定迁都,于9月份开始启动搬迁,东都原有的宫殿、官署都会拆迁到夏原新建,城墙和其他涉及城市功能的设施不会动,百姓不作强制规定,去留随意。

    2、三年后,夏原城将搭建好基本框架,朝廷将规划出居民区、商业区,工部会批准居民建房,到时只有洛阳居民可以过去买地建房。五年后,朝廷将搬迁新都,全国其他地方的百姓也可以到夏原买地建房,但是洛阳居民有两年的优先选择权。

    3、五年后,夏原新都将初步建成,朝廷的主要机构将正式搬过去,未来将在新都将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工商业发展前景良好,鼓励洛阳百姓到夏原新都居住和经商。

    4、七年后,全国各地的人员都可以平等的到夏原发展,买地建房,洛阳人不再有优先权。

    安民布告贴出以后,每个布告前都围了不少百姓,认真观看,解读其中的意思,热烈讨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