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教育事业 (第1/3页)
杜悰还有些顾忌:“晚辈也听说岐阳公主很好,但是以前有很多公主跋扈任性,驸马形同奴仆,所以还想听听李相的意见。”
李吉甫说:“以前确实有些公主搞得比较过分,但是岐阳公主不一样,待人谦和,绝对不会乱摆架子。”
杜悰听了有些动心,又问:“晚辈各方面都很普通,也没见过岐阳公主,就怕某些方面会不合适”
李吉甫微笑着说:“我介绍过那么多婚姻,有一个不合适的吗?别的不说,就是皇上的杜妃,都是我撮合的,别人不敢说,庄淑公主我见过,人品样貌都不错,其他人对他评价也很好,你就放心吧。”
杜悰答道:“果如李相所说,晚辈就没啥意见了,但是婚姻大事,还需父母做主,晚辈要回去跟父母报告一下。”
李吉甫继续鼓励:“你父亲杜式方,我也很熟,回头我也跟他说一下,这么好的机会,可不要错过。”
凭着李吉甫的三寸不烂之舌,加上中间的穿针引线,最后双方都很满意,开始走婚姻的一些程序,决定在四月下旬办婚礼。
李纯很欣赏李吉甫的办事能力,挑的这个女婿不错,家世人品都很好,与女儿很般配,虽说杜悰比庄淑大了五岁,但这在当时很正常,而且杜悰本是宰相之后,又有官位在身,女儿嫁过去也有个依靠。干脆,就让李吉甫好人做到底,这个主婚人也让他干。
李吉甫接到李纯给的新任务,当仁不让,在朝政之余,就做起了媒人兼主婚人的角色。按照惯例,公主正式出嫁之前,朝廷要册封未来的驸马,可以让公主嫁的风光一些。
四月中旬,李纯封杜悰为民政部员外郎、驸马都尉,杜悰一下子就从八品官窜升为六品官,开始享受作为皇帝女婿的荣耀。
四月下旬,正式举办婚礼,在李纯的同意下,李吉甫把婚礼办的比较盛大,把朝中重臣都邀请过来参加岐阳庄淑公主的婚礼,李纯还派御林军三百人沿途清道,迎亲过程热闹非凡,成为长安百姓们争相议论的热点话题。
公主出嫁后,小两口关系很好,庄淑从来不摆公主的架子,杜悰跟他非常恩爱,成为当时夫妻关系的典范。
郭贵妃看到李纯对自己女儿的婚事这么操心,庄淑嫁的很好,暂时放下被分权的郁闷,对李纯也比以前热情多了。
李纯让白居易认真准备新科举取士的事情,计划五月中旬正式按照新的模式进行科举考试。由于一直是白居易和王建一直在负责此事,李纯正式下旨,任命白居易为主考,王建为副主考,全面负责此次科举考试。
白居易和王建根据李纯的要求,确定了新的科举考试的五门内容,分别为:诗赋,考察文学水平;策论,考察政治方面的能力;经济,考察基本的数学和财经知识;司法,考察对法律的熟悉情况;科学,考察基本的科学常识。
两个考官根据实际情况,对五门考试内容的难度设计的也有不同,诗赋和策论已经搞了很多年,大家都轻车熟路,所以维持较高的难度;司法大家也懂一些,但是以前没那么重视,考试难度中等;科学和经济,以前大家都没怎么搞过,虽然补习了一些知识,但是考试内容仍偏普通常识。
各地的举子们为了这次科举考试准备了好几年,恶补很多新知识,都想利用这次机会大显身手,扬名立万。
五月初,在长安汇聚了好几百名举子,有的继续埋头学习,有的则出去拉拉关系,希望得到照顾。面对几年一次的大考,百姓们也是议论纷纷,科举考试迅速取代公主结婚的事,成为新的热点。
5月25日,科举考试在国子监正式开始,每门内容考半天,总共要考两天半。为了预防作弊,每个考生入场前都会被搜身,防止有夹带,中午就在考场内吃午饭,由国子监统一供应伙食。
考试期间,各个考生是拼尽平生所学,或苦思冥想,或奋笔疾书,根据所给的考题书写答题的内容。五个考试内容中,考生们各有所长,都想发挥出最好水平,但考试毕竟是综合能力的比拼,要想脱颖而出难度不小。
虽然大家都擅长诗赋和策论,但是高手之间比拼,就会有个高下,强中自有强中手。经济和科学,大家基本都是从零学起,虽然考的都是常识,但是要想在短时间内把这些常识都能熟练掌握,难度也不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