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世界江山一统志 > 第78章 迁都夏原

第78章 迁都夏原

    第78章 迁都夏原 (第1/3页)

    火车行进时,发出的响声比较大,会有些噪音影响,但是两个嫔妃和其他的宫女太监,充满好奇,看着窗外的风景,满脸兴奋,叽叽喳喳议论个不停。

    郭贵妃说:“火车真是个好东西,一列车拉了上千人,还拉了那么多东西,跑那么快还不觉得累。”

    杜秋妃说:“臣妾也读了不少书,从没有提过火车的事,陛下怎么那么神奇,居然带着那个艾笛声把火车给弄出来了,以后出行方便多了。”

    李纯笑道:“你们不知道的东西多了去了,老祖宗的书要读,但是也要有创新,以后我们还要搞出很多新鲜实用玩意,会让人们的生活更精彩。”

    火车走出去不久,李承闽突然说:“陛下,火车跑得快,后面护驾的御林军都落下了,车上的御林军只有一百多人,万一遇到大队贼人怎么办?”

    李纯听了,笑而不语,李承闽有点懵圈,还以为自己说错了话。

    又走了一段,发现铁路两旁站了不少御林军,再往前,每段路都有地方官府派人在铁路两侧护卫,别说是贼人,就是普通百姓也没法靠近。

    皇帝出行,郭钊早已提前派人将沿途的安全警戒安排好,大部分御林军早已派在铁路沿线,开始跟随的只是一小部分。

    车上还准备了一些点心,李纯和两个妃子边吃边聊,很快就到达潼关,然后一路向东疾驰。

    早上从长安出发,一路走了七八个时辰,终于在下午黄昏前到达洛阳。以前要五六天的路程,一天就到了,大家感觉真是太方便了。

    河南道布政使王涯带着洛阳府的官员早已在这里等候,由于东都原来的宫殿都已经拆除了,河南道也迁走了,王涯在洛阳府设宴招待李纯等人。好在李纯也不讲究这些,吃完饭就在洛阳府休息了一晚。

    次日,由于洛阳以东的铁路还没修好,李纯一行只能换马车前进,李承闽赶忙带人将火车上的物资卸下来,重新装马车,准备新的行程。李纯觉得不着急,而且还要等后面的御林军赶上来,决定在洛阳逗留一天再走。

    在王涯的带领下,李纯走访了洛阳几个重要的地方。原来的紫薇城已经全部拆除了,建筑材料全部运到夏原,原址只剩一片空地,成为了工商部举办展览大会的地方。

    原河南道的官衙也拆除了,建筑材料送到了夏原,很多经商的、做官的洛阳人也搬走了,去了夏原,总共走了30万人,只剩下50万人左右,洛阳一下子空了很多。

    李纯感叹,长安离洛阳太近了,只能保留一个,搬走一个,不然唐朝的东部、南部根本辐射不到,长安不好搬,就只能牺牲一下洛阳,这属于城市的兴衰轮回,没办法的事。

    在洛阳简单走访,停留了一天,第二天李纯就和皇宫、中书省、枢密院的人员坐马车,在赶来的御林军的保护下,向东南方向进发。

    一行人沿着上次巡游的路线走陆路行进到襄城,然后在沙河乘船,到了陈州(周口)再换乘大船,一路顺颍河东下,就快多了。

    整个行程基本上是前后快,中间慢,侧面印证以后的交通还是要以铁路和水运为主。

    除了在洛阳,其他地方都没有停留,一路前行,终于在10月下旬到达夏原。李纯等人走了以后,其他各个部门确定搬迁的人员,也征用火车先把人员物资运到洛阳,然后沿着皇帝的进发路线,跟着往夏原赶路。

    原淮扬道布政使柳公绰,颇得李纯好感,被任命兼任京畿道布政使后,经过一番忙碌,已经把夏原的准备工作搞得井井有条。在李纯等人到达夏原后,柳公绰和负责营建新都的建设部尚书柳晟,连忙出城到码头迎接。

    夏原码头在原下蔡县城西南的淮河岸边,李纯等人下船后,与来迎接的柳公绰、柳晟寒暄一番。李纯决定先查看一下新都的基本情况,带上李吉甫、武元衡、崔群等几个大臣,坐上柳公绰准备的马车,其他人则留下来组织搬运物资。

    一行人沿着码头到夏原的大路,经过下蔡县城西面,行进了一段就来到了夏原新都。

    众人下车一看,都觉得这个新都不太入眼,城墙低矮,而且还是土墙,没有长安的那种宏伟,李纯倒是不太在意,边走边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