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世界江山一统志 > 第84章 发展变化

第84章 发展变化

    第84章 发展变化 (第1/3页)

    迁都后,夏原成为唐朝新的政治中心,由于位置好,周边人口众多,交通方便,作为国都,发展前景良好,全国各地很多人跑来夏原发展。有的是经商,有的办厂,有的来务工,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元和十年10月正式迁都夏原后,全国各地又涌来很多人到夏原买地建房,朝廷也在夏原搞起一些新的工程,整个夏原就像一个大工地,到处都是建房、建厂、修路的,人们忙的不亦乐乎。

    夏原本地人靠卖地赚了不少钱,一个个成为了土财主,周围的淮北人也借助地利,跑来夏原经商务工,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第一波红利。

    洛阳经开封到夏原的铁路,分几段同时施工,艾笛声沿线不断巡查督促,向李纯保证可以在元和十三年修通。

    铁路修到夏原以后,李纯还准备将其延伸到扬州,这就必须在淮河上修大桥,这在当时是一个难题。

    李纯让建设部侍郎潘兴法带领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研究攻关,尽早拿出设计和建造的方案,最晚在元和十三年初,必须要开始动工建设淮河大桥。

    工商业发展越来越兴盛,蒸汽机开始用于各个行业,冶金、纺织、采矿等行业大规模发展起来。

    元和十一年五月,朝廷在润州的造船厂率先将蒸汽机装到船上,作为驱动战船前行的动力,战船的速度和航程有了明显的提升。

    元和十一年八月,又有人将蒸汽机装到商船上,通过蒸汽机驱动明轮,助推商船快速行进,解决了船舶靠风力和人力前行的难题。

    由于行船走水路,不像火车需要修铁路,所以船舶更换蒸汽动力的积极性更高,凡是有些规模的造船厂,都在尝试建造蒸汽动力的商船。

    用火车和蒸汽轮船的运输,速度比较快,运输量更大,而且运输成本也比以前降低,成为载客运货的首选。

    蒸汽机要用大量的煤,城市居民也喜欢烧煤做饭,社会对煤炭的需求大增。各地都在积极的探测、开采煤矿,晋并道一带煤矿丰富,很多人挖出煤炭,转运到到各地去卖,矿主们都赚了大钱。

    在延长县,有人发现地底冒出的石油,可以燃烧生火,周围的居民经常采回去烧火做饭。

    有一个奇人,叫罗飞来,发现石油有浓厚的气味,认为其具有挥发性,就采用蒸馏的办法,从石油中蒸馏出轻油,轻油容易燃烧,是做灯油的好材料。

    很多人纷纷效仿,到延长采油蒸馏轻油来卖,废弃的重油具有粘合性,可以用来粘掉猪毛、鸡毛,深受屠宰行业的欢迎。

    由于火药的发明,可以在采石场用来爆破,开采石头比以前方便多了,建房修路都需要石头,很多人靠开办采石场发了财。

    混凝土建的房子高大坚固,经久耐用,深受富户的欢迎,一些大型工程也需要混凝土,大量的水泥厂、采砂场也也如雨后春笋建立起来。

    修铁路、建大桥、盖大房子都需要钢铁,冶铁技术也在快速发展,一些新的冶铁技术被推广,冶铁的规模和效率有了明显的提升。

    冶铁的发展,带动了采矿的发展,有资源的地方纷纷采矿,荆汉道的鄂州(武昌),冀燕道的平州(迁安)、洺州(邯郸)成了新的冶铁和采矿中心。

    以前民众普遍贫穷,大家不舍得买布做衣服,新的技术推广,开始用机器纺纱织布,布匹的价格下降了,品种也多了,老百姓也富足一些了,对布匹的需求越来越大,纺织业发展的非常兴旺。

    老百姓有钱了,需求也多了,珠宝业、食品业、酿酒业、旅游业也都跟着发展起来,甚至妓院、赌场这些灰色产业也跟着发展起来。

    朝廷对色、赌灰色产业俨然采取严格的限制,只能在限定的区域开设,而且收取高额的赋税,尽量减少社会负面影响。

    各种产业发展起来了,朝廷的税收也增加了不少,尽管要修建铁路、开发边疆,资金仍然还有些富余,李纯想到了提高官员待遇问题。

    唐朝官员的合法收入不高,守法的官员生活较为拮据,虽然几年前提高了两成俸禄,但是相对于目前居民收入的提高,已经明显落伍了。

    如果再不提高官员的俸禄,可能就会迫使很多官员增加灰色收入,或者进行贪污受贿。唐朝的发展强大,官员和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