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世界江山一统志 > 第87章 夷人改襄

第87章 夷人改襄

    第87章 夷人改襄 (第3/3页)

的帮手,可以称呼为襄人,以示跟境外夷人的区别。

    针对这几个情况,李纯决定参照前世的模式,为每个家庭颁发户口本,为每个人发放身份证。境内夷人改为襄人,政策相应的改华夷分治为华襄分治,同时将襄人的民族和姓名进一步规范。

    在襄人的姓名方面,李纯想到一个思路,那就是华人统一用单姓,襄人统一用复姓,华人的名字统一为两到三个字,襄人的名字统一为四个字。

    这样,一听名字就能分出华襄区别,也省的一些襄人使用和汉人相同的姓氏,甚至是和汉人同名。

    汉人姓氏中原有诸葛、司马、司空等复姓,这次要统一改一下,诸葛可以改姓诸或葛,司马改为司,司空改为空。

    汉人的姓氏中还有一些不太好听的姓氏如苟、刁等,也可以一并改一下,苟改为敬,刁改为刀。

    还有一些汉人的姓氏非常孤僻,既难写也难记,只有极少数人用,也容易造成错乱。

    李纯计划制定一本千家姓,所有汉人只能在千家姓中挑选使用单字姓氏,不得随意乱用其他姓氏。

    那些觉得自己姓氏不好的,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去改,那些复姓百姓也可以不用朝廷推荐的姓氏,可以改成其他姓氏,但是一旦改动以后,从此不得再随意变动,延续族群的传统。

    襄人中,扶桑人的姓氏如加藤、藤原、德川,本就是复姓,其他也有一些民族是复姓,都可以直接沿用。

    但是新罗人中有很多人姓金、朴、李,骆越人很多人姓胡、黎、武,这些和汉人姓氏都一样,必须要改。

    有些襄人民族,姓氏冗长混乱,还有人没有姓氏,都必须改过来,选择双字复姓。

    襄人的姓氏金可以改成贵黄,朴可以改成木甫,黎可以改成光明,当然都是一种推荐,供他们自己选择。

    襄人也要搞一本千家姓,所有人最终只能在框定的千家姓中选择姓氏,名字不是复姓且四个字的,都要重新起名。

    对于境内的襄人民族,李纯认为应当留大并小,并进一步规范名称,按照地域、语言、风俗等合并成几个大的族群,方便朝廷的管理。

    如扶桑、新罗两个大民族予以保留,靺鞨、骆越、契丹、牂牁、乌蛮、党项等民族进行相应的合并,什么土蛮、谢蛮、都匀蛮、黄峒蛮之类的不雅名称全部取消掉。

    在扶桑道,除了最多的扶桑族外,还有陆奥、虾夷等几个小民族,他们语言风俗相近,完全可以合并统一称为扶桑族。

    新罗族人数较多,但有的地方称为高丽族,有的地方称为韩族,辽桓道南部还有高句丽族,他们语言风俗相似,可以统称为新罗族。

    靺鞨与室韦临近,周边还有的部落自称粟末、秽貊、鲜卑,这些民族风俗语言相似,都生活在肃慎和辽桓北部,古为扶余之地,统称为扶余族。

    晋并道北部和辽桓道西部生活着回鹘、契丹、奚族、沙陀以及其他杂胡,风俗相似,历史上都属于游牧的胡人,契丹、胡人各取一字,可统一称为契胡族。

    秦陇道境内和川蜀道西部边境一带,生活着吐蕃、回鹘、党项、氐等民族,他们风俗相近,古称西戎,后又称为羌人,可统称羌戎族。

    黔滇道境内主要有牂牁蛮、都匀蛮、乌蛮、谢蛮等民族,汉朝曾在此处设牂牁郡,就去掉蛮称,统称为牂牁族。

    安桂道生活着骆越、西瓯、黄峒蛮等民族,风俗语言相对接近,两个最大民族各取一字,统称为骆瓯族。

    长江以南的吴越道、广珠道、闽海道、湘楚道等地散居着多个少数民族,被分别称为僚人、俚人、闽越、山越、土蛮等,每个民族人数少,分布广泛,很多和汉族杂居,这些地区古为百越之地,可统称为僚越族。

    经过合并和规范,唐朝境内的几十个襄人民族合并为8个大的民族,既方便了区分和管理,以后也方便从这八个襄人民族中抽人组成襄人部队,增强他们的内部凝聚力。

    至于处于羁縻政策管理的回鹘、吐蕃、西域、南诏,目前还顾不上,先把内部梳理清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