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世界江山一统志 > 第88章 华襄有别

第88章 华襄有别

    第88章 华襄有别 (第1/3页)

    李纯将这个设想和李吉甫、武元衡、元稹、崔右甫等大臣讲了一下,他们也觉得这又是李纯的一个大手笔,总体思路很好,不仅提高了襄人的地位,可以更加直观的区分华襄两族,襄人的名字也省的叫的乱七八糟。

    李吉甫说:“陛下总体思路很好,臣担心的是那些复姓汉人的想法,一是这些姓氏他们用了千年,都很有感情,二是万一襄人用了他们的复姓怎么办,不是等于被夷人盗用了姓氏。”

    李纯道:“你说的也有道理,关于第二条好办,就是夷人要用的千家姓,必须经过朝廷审核,不得有汉人曾用的复姓。第一条就没办法了,复姓的毕竟只是少数人,如果任由他们继续使用复姓四字名字,怎么和襄人区分?那些复姓改单姓的汉人,新的姓氏还是源自于原来的姓氏,相信他们能够理解朝廷的苦心。”

    崔右甫说:“陛下说的对,复姓改为单姓是为了服从大局需要,相信不会有人这么顽固,非要跟襄人混杂在一起。关于户口本和身份证该怎么做,请陛下明示一下。”

    李纯道:“户口本原则上一个家庭一本,登记家庭所有成员的信息,身份证给成年人办就好,方便他们出门携带办事。为了体现华襄区别,华人的户口本和身份证用红色,襄人全部用绿色。”

    武元衡说:“臣建议户口本可以用纸质的,身份证如果用纸质的非常容易破损,可以做成竹牌,称为身份牌,华人刻上红色的字,襄人刻上绿色的字。”

    李纯道:“这个办法好,以后检查人员时,亮出身份牌,一看颜色就知道是华人还是襄人。”

    元稹说:“陛下前年大规模搞边境隔离带,又大抓夷人汉化,原来是有长远的打算,把大唐境内的夷人转化为襄人,然后再用襄人帮助华人征服和统治新的夷人。以襄治夷,这个办法好。”

    李纯道:“世界很大,唐朝以外的区域,面积是唐朝的十倍以上,人口也有华人的四五倍,单靠华人去征服治理难度很大,以华带襄,以襄治夷,目前国内人口增加很快,只有打出去,华夏民族才会有更大的生存空间。”

    武元衡说:“难怪陛下对襄族那么好,原来是要驱使他们帮助朝廷征服夷人地区,有了襄人的协助,以后朝廷对夷人地区的征服和治理会省事很多。”

    李纯道:“朝廷要做大事,很多事必须要提前谋划布局,让襄人为朝廷所用,帮助华夏族对外拓展空间,岂不更好。”

    崔右甫说:“臣担心的是,对襄人又是改民族又是改姓氏,就怕很多襄人不愿意,不配合朝廷的政策。”

    李纯道:“将夷人改为襄人,是提高他们的地位,新改的几个民族和他们的历史都有渊源,比以前什么蛮、什么夷好听多了,关于姓氏,汉人都改了,他们还有什么话说?”

    李吉甫说:“任何事都是有得有失,此次夷人改襄人,总体对他们有利,总不可能好处都给他们占了,相信他们会作正确的选择。”

    武元衡说:“朝廷已经这么替他们着想了,如果再不配合,就是不识相,可以直接出兵镇压。”

    李纯道:“不必出兵,处理很简单,凡是不愿配合的夷人,一律不予*****和身份牌,以后的身份还是夷人,身份低于襄人的,不受朝廷保护,施加更重的赋税。”

    听到李纯这样说,大家心里也都有了底,决心配合李纯全面推进华襄分治的新改革。

    户口和民族都属于民政部的工作范围,改革的具体担子自然又是压在民政部身上,李纯要求民政部和各地官府必须在一年内完成华襄分治的改革内容,崔右甫心里叫苦不迭,但也只得咬牙接下来。

    为了让各地清楚此次改革的意义,知道改革的具体内容,崔右甫带着民政部的人员忙了几天,搞出来一个具体的方案,经李纯批准后,发送到各地,便于地方上办理执行。

    在方案中,民政部首先阐述了华襄分治改革的好处,其次对如何填写民族、姓名,如何*****、身份牌,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各地必须在一年内按照规定完成所有人员的户口本、身份牌的制作和发放。

    各地官府按照制作户口本、身份牌的成本,向居民收取工本费,对于汉人复姓改单姓、襄人单姓改复姓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