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世界江山一统志 > 第90章 纳娶新妃

第90章 纳娶新妃

    第90章 纳娶新妃 (第3/3页)

刘嫔那边各去两次,聊的好就留下过夜,话不投机就回自己的寝宫。其他的时间,去杜秋妃和萧贵人那边自然就多一些,在她们两个那里心情也舒畅一些。

    萧贵人入宫后不久,听说杜妃入宫满一个月时,李纯和杜妃搞过一次斗诗品茶来纪念,也要学着样子,在她入宫满一个月时搞一场。

    这天,萧贵人将李纯邀请到自己的寝殿,泡好一壶剑南蒙顶茶,也要跟李纯斗诗品茶。

    李纯觉得萧贵人还年轻,写诗水平和自己没法比,有心放点水,于是提议各写一首绝句,谁写得好,谁就赢。

    绝句只有四句,篇幅比律诗短一半,更简单一些,萧贵人欣然同意。

    写绝句,李纯的文思来的比较快,看了萧贵人一眼,就来了灵感,当即就挥笔写下;

    佳人

    一张俏脸如桃花,两只明眸若秋水。

    花香秋波交相映,美不胜收使人醉。

    萧贵人看出李纯是暗喻夸自己,心中有了几分欢喜,但是一时却想不出好诗句,暗自着急起来。

    最后,萧贵人灵机一动,干脆从李纯的这首诗入手,模仿着他的内容,也写了一首:

    眷侣

    两人相恋成眷侣,四目相对情旖旎。

    天长地久珍此缘,海枯石烂志不移。

    李纯看了萧嫔写的诗,觉得还可以,间接表达了对爱情的坚贞不渝,也有几分欣喜。

    可是两首诗,也看不出谁写的更好,李纯准备按照老规矩,谁先写出来,谁就先喝一杯蒙顶茶。

    可是萧贵人却有不同意见,她说:

    “陛下写的是:一张俏脸如桃花,两只明眸若秋水。臣妾写的是:两人相恋成眷侣,四目相对情旖旎。臣妾的诗胜过陛下一倍,应该臣妾先喝。”

    李纯仔细一看,原来萧贵人的诗带数字的部分,都是自己的两倍,难怪说胜过自己一倍,还不好反驳,只得无奈认输。

    萧贵人得意地先喝了第一杯茶,李纯只能接着喝第二杯茶,李纯边喝茶边想:“怪不得孔夫子说:唯女子和小人难养也。男人跟女人没法讲理,讲理就输。”

    除了刚开始时,李纯去萧贵人那里多一些,后面就开始把主要精力放在朝政上,没有太多的时间专宠一人。

    一年以后,萧贵人给李纯生下一个儿子,李纯起名为李斌,萧贵人也晋封为萧嫔。

    其他嫔妃也给李纯生了一些孩子,加起来差不多有十六七个,由枢密院请了几个有文化的先生,按照年龄教授不同学科的知识,倒是让李纯省心了不少。

    白居易在教育事业上很用心,全国的教育文化工作在稳步推进,元和九年招收的初中生,到元和十三年五月底就要毕业了。

    在教育部的主导下,各州都建设了一所高中和一所中专,提前完成了师资配备,教育部也完成了教材和教育大纲的编写。

    与此同时,教育部要求每个乡建设一所小学,由教育部提前编写小学各科教材,由各县准备好小学校舍。

    第一批初中生毕业后,各州的高中和中专立即开展招生工作,选拔了一批优秀的生源,作为各州重点培养的人才。

    那些没有考上高中和中专的初中毕业生,也早有安排,被分配到各个小学担任数科老师,加上提前聘用的语文老师,组成了第一批小学教师队伍。

    元和十三年,教育部对小学、初中、高中和中专的设立规模、师资配备进行了具体的规范,作为以后长期执行的政策,确保教育事业的连续性。

    乡小学由各县统一举办,采取五年制,每个年级招收一个班,一般为30人,县可以根据各乡的实际人数,确定各乡小学的实际招生人数,保证各乡至少三分之一的适龄儿童可以入学。

    师资方面,语文、思想方面的老师,可以从以前的私塾先生里招,数学、科学方面的老师,原则上先从从初中毕业生里招,等以后培养出高中生,各科老师再从高中毕业生里选拔招聘。县初中也由各县统一举办,采取四年制,每个年级招2-3个班,按照小学毕业生数量的三分之一的比例进行招生,择优录取。

    目前的师资队伍已经配齐,待高中生毕业后,新的老师原则上从高中毕业生中选拔,待大学生毕业后,可再从大学生中招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