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世界江山一统志 > 第91章 大抓科教

第91章 大抓科教

    第91章 大抓科教 (第1/3页)

    学科方面,目前初中的学科内容和难度保持不变,五年后待小学生毕业,生源质量提高,初中更换新的教材和教学大纲,增加知识,提高难度。

    州的高中、中专原则上由各州举办,均采取三年制,高中原则上招3-4个班,继续学习各项文理知识;中专招4个班,分财经、政法、医学、建筑四个专业,高中生加上中专生招生数量原则上为本州初中毕业生数量的三分之一。

    为了能办好两所学校,各州的教育部门也是想尽了办法,才算勉强挖到一些人才来充任教师,可以顺利办学。

    目前是人才紧缺状态,公职人员、教师、医生、技术人员都比较紧缺,中专生可以按照专业方向就业,高中生可以进入州、县公职,也可以去当教师。

    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均采取公办学校免学费的方式,但是每上一个台阶都会压缩三分之一,通过考试择优录取。

    小学、初中的办学经费由各县负责,高中、中专的教育经费由各州负责,教育部和各道学政抓好业务指导。

    在唐朝文盲率比较高的时代,能够做到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相当于把教育普及率提升了一个量级。

    受限于唐朝当时的条件,还不适合普惠制教育,只能是先进行精英教育,然后再逐渐提升扩展。

    各级学校都是公费,一下子招生太多,朝廷也没那么多经费,社会上岗位没那么多,就业也是问题。

    关于新办小学的招生,李纯特别跟白居易探讨了男女同权入学的想法,白居易倒是很开明,赞同李纯的想法,但是他也有些顾虑。

    白居易说:“制定这个政策不难,但是执行起来可能会遇到一些阻力,一是很多家庭重男轻女,在一些财力有限的家庭,未必允许女童入学;二是小学还好,到了初中以上,如果男女同班在一起,有些人又会说男女授受不亲,形成不好的舆论。”

    李纯道:“你说的这两个问题,朕也想过,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渐进的,朕也没想过毕其功于一役。朝廷首先在制度上规定男女具有同等的受教育权,给女童入学提供政策保障,肯定会有一些家庭不理解、不配合,但是也一定会有些家庭支持、配合这个政策,先搞出一个好的开端,等以后经济发展了,人的思想觉悟了,会有越来越多的家庭让女童入学。小学阶段,男女可以同班,初中以上,可以先采取分班教学,每个年级的女生集中在一个班,避免那些封建卫道士们随意指责。”

    白居易说:“陛下想的很细,循序渐进是比较可行的,臣也认识不少开明的家庭,都表示会让家里的女孩上学,朝廷出了政策,他们也更有底气了。”

    李纯道:“三国时期的蔡文姬,东晋时期的卫夫人,都是有名的才女,就是当朝也有才女薛涛、刘采春,朕希望以后可以出现更多的女性人才,跟男人一起共享大唐的荣耀。”

    白居易说:“陛下有此想法,是所有女性的荣幸,臣会发动身边的亲朋好友带头让女童入学。”

    元和十三年是唐朝教育的大年,全国建立了一大批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彻底改变了以前的教育模式。

    由于采取的是公费教育,比以前的私塾省了不少钱,教学的内容也更加丰富,深受百姓的欢迎。

    稍微有点基础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年龄段纷纷报考相应的学校,由于招生人数毕竟有限,竞争很激烈,只有少数基础扎实、天资较好的学生得以入围。

    在小学招生方面,教育部特别强调男女生公平报名测试,每所小学不得以任何理由排斥、拒收女童,教育部一旦发现将严肃处理。

    各个家庭对教育部的政策理解不同,有的认可,有的不认可,最后还是各个家庭根据情况来自己作选择。

    夏原作为京都,各类学校的招生比例适当放宽,招生的人数也多一些,京兆府开设了三所高中,三所中专。

    按照惯例,教育部的官员分头到夏原的几所高中、中专参加开学典礼,给新入学的学生们描绘了光明的前景,对他们的学业也给予很大的鼓励。

    整个夏原开设了上百所小学,百姓们深刻感受到新知识的好处,很多家境较好的家庭纷纷让子女报考新式小学,一大批小学生走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