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世界江山一统志 > 第96章 规划大学

第96章 规划大学

    第96章 规划大学 (第2/3页)

原利家叹了一口气:“这算什么,我们附近的福田家,就因为儿子当年参加了北条政康的勤王军,后面他儿子被俘,送到江淮为奴,他们全家的房屋和土地全被没收,分给了来扶桑的华人,福田家现在挤在一个破旧的小屋子里,靠给人干杂活为生。”

    源来明超黯然道:“元和十年,我们扶桑人败的太惨,12万人被抓去为奴,现在只能匍匐在华人的统治之下,可是我不服呀,为什么我们扶桑人必须要低人一等,我真是不服呀。”

    平原利家的口气变得严厉:“你不想要命了,居然说这种话,自古以来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朝廷没有更加苛待我们就不错了,至少目前的经济比以前好一些,我们扶桑人只要肯干活,温饱还是没有问题的。”

    源来明超说:“朝廷把我们扶桑人划为襄人,到底是什么意思,难道真是要襄助华人还要打出去?”

    平原利家说:“以我的判断应该是这样,这几年朝廷在积聚势力,以目前皇上的野心,肯定还要打更多的地方,到时就是我们扶桑人的机会。”

    源来明超说:“我在州里也听说朝廷以后还要打出去,但是对我们扶桑人怎么算是机会呢?”

    平原利家说:“朝廷把我们划为夷人,称境外的那些民族为夷人,这代表什么?代表一旦大唐征服夷人,夷人就在襄人之下,我们扶桑人也可以趁机统治其他民族。”

    源来明超则说:“我觉得没有那么便宜的事,到时必然拉着我们扶桑人一起去打,会伤亡不少人。”

    平原利家说:“参战是必须的,背靠大树好乘凉,现在唐朝如日中天,只有跟着他们打出去,我们扶桑人才能在其他民族面前找回地位。”

    源来明超说:“我弟弟文化水平不高,目前还没有一个正经的职业,喜欢习武,不然到时就让他参加出征的部队,说不定可以混个一官半职。”

    平原利家说:“我看大唐出征就是几年以后的事情,不如就让他先到我的千叶县做个捕快,到时候舅舅我再运作一番,做个小头目应该不成问题。”

    源来明超感激地说道:“如果弟弟以后混好了,必不忘舅舅的恩情。”

    回到国内,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唐朝的各项事业都在稳步推进,经济、文化、军事、科技都在不断地发展,可以说是国力强盛、威服四夷,李纯自认还是有些成就。

    纵观各个领域,交通领域无疑是变化最大的,长夏铁路已经在稳健的运行,成为国家中部的陆上大动脉,夏广铁路和长兰铁路都在大规模的建设,唐朝百姓们非常喜欢通过铁路出行、运货。

    蒸汽轮船已经大规模投入运行,海上和内河航运的速度和规模明显提升,南方在水运方面有天然的优势,物流的效率更高,经济的发展相对快于北方。

    夏原淮河大桥成为全国瞩目的大工程,淮河中耸立一排巨大的桥墩,非常震撼人心,两岸人民都期待着“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西运河四个河段同时开工建设,五六万民工不停施工,建成后将在夏原西面形成新的水运通道。

    由于混凝土技术的推广,很多有钱人都选择用混凝土和砖石建房,虽然价格贵了一些,但是高大坚固、美观耐用,看起来非常大气上档次。

    工商业依然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各行各业供销两旺,开厂开店能致富,进城务工能赚钱,成为人们的共识。

    由于工商业的发展,唐朝的城市化进入了快车道,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寻找创业和就业的机会,各个城市的人口快速增加。

    到了元和十四年,夏原的人口已经达到八十多万,赶超长安的势头非常明显,其他一些重要的城市的规模也在扩大,一些重要的矿业基地、交通中心也逐步发展成颇具规模的城市。

    边疆开发和襄人汉化进展的也相对顺利,大批的汉人到边疆地区垦荒、经商、从教,不仅解除了内地无地、少地农民的困境,也繁荣了边疆地区的经济。

    随着襄人学校的建立,普通话和简化字的推广,襄人与汉人之间的沟通相对顺畅,很多襄人感觉要想能做官、能赚钱,必须要学会汉语。

    教育、商业、行政三大力量的渗透,有力的推进了襄人汉化的进程,中上层的襄人不仅热衷学汉语,甚至模仿汉人的生活方式,与汉人的融合度不断提高。

    教育事业也在蓬勃发展,全国各地的小学、初中、高中、中专的运行完全进入正轨,人们都认识到知识改变命运的重要性,但凡家里有点条件,都积极把孩子往学校里送,每年各个学校的招生考试,竞争非常激烈。

    科工部下属的科学院广招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