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世界江山一统志 > 第96章 规划大学

第96章 规划大学

    第96章 规划大学 (第1/3页)

    程维循认为把肥沃的平原地带仍旧保持为猎场,简直就是胡闹,这样一来汉人还怎么移民过来,流求岛依然是一个蛮荒之地。

    程维循决定先从浊水溪一带的云林县开始强推,这里平原面积最大,如果把这块平原拿下,至少可以再移民一两万汉人。

    于是程维循带领州兵,来到云林一带,跟当地的番人部落谈判,要么接受官府的条件,向汉人学习农耕技术,官府给予五年的免税期,要么就退到流求岛中东部的山区,在那里狩猎、采集都可以,官府也不会征税。

    程维循这样一搞,搞得番人分成三个阵营,一是愿意接受官府的条件,二是打算转移到中东部山区,三是准备在原地顽抗到底。

    程维循最后发出通牒,接受官府意见的村寨,就在村口插上红旗,表示效忠官府,愿意去中东山区的,给十天时间,全部迁走,如果既不走,也不接受官府意见的番人,官府将采取强硬政策。

    十天后,番人按照各自的选择,采取不同的措施,有的向东迁移到山区,有的在村口插上红旗,表示臣服官府。

    但是也有些村寨,采取拒不合作的态度,认为这里是他们祖居的土地,没有让给汉人的理由,他们把精壮男丁聚集在一起,准备与官府死磕到底。

    程维循认为,不来点狠的,这些番人就不知道官府的厉害,调集了近千人武装,带着火绳枪,炸弹等武器,先后对几个最强、最顽固的村寨发动进攻。

    在官府武装的猛烈进攻下,番人所谓的勇士,不是被杀,就是投降,官军连续攻破了多个村寨,把抓获的俘虏全部集中到一起。

    程维循给他们最后的选择,或者接受官府的政策,就地学习农耕,或者迁移到中东部的山区,如果继续顽抗到底,将格杀勿论。

    在程维循的强硬政策下,这些番人最终屈服,有的选择东迁,有的选择留在原地学习农耕。

    一旦番人选择学习农耕,就用不了那么多土地,程维循迁移过来一批汉人,建立一批村庄,与番人的村寨交错在一起,方便汉人教番人学会汉人的耕作技术。

    程维循在云林一带取得成功后,又将经验推广到嘉禾、青竹、流南三县,将这里的番人进行分化,最终也是一部分留在原地学习农耕,一部分迁到中东部的山区。

    为了区别番人,那些愿意跟着汉人学习农耕的,被称为熟番,那些躲进山林的,被称为生番,程维循为了防止双方越界,在山区与平原地带划了一道线,双方不得逾越。

    由于程维循又争取到了大量的平原土地,大陆先后又移来好几万汉人,他们与留下的熟番一起,开发流求西部的平原地带,由于人口的增加,流州在元和14年又设置了四个县,人口也增加到10万以上。

    程维循在大力吸引汉人垦荒的同时,还大规模发展当地的工商业,流州的经济逐渐繁荣起来,告别了当初的落后境况。

    朝廷为了奖励程维循所做的贡献。于元和14年下半年,将其提升为闽海道布政使,由流州长史苗荣成接任流州刺史一职。

    当初唐军在平定江户叛乱时,平利家由于表现良好,率众主动投降,给田弘正留下一个好印象,后来任命他为户州(江户)千叶县令,夷人改襄时,平利家的名字也改为平原利家。

    平原利家有个外甥,本来叫做源来超,后来也被迫放弃高贵的源氏,改名为源来明超,在平原利家的帮助和举荐下,成为户州商贸局下面的一个科长。源来明超为了感谢舅舅的恩德,经常带礼物来看望他,有时候还互相聊聊天。

    这天,源来明超又带着几斤猪肉来看望平原利家,平原利家自然是热情接待,然后两人就亲热地攀谈起来。

    两人谈了一会,源来明超就开始发起牢骚:“朝廷总说华襄一致,除了规定的三条之外,华人和襄人在其他方面的权利平等,我看都是忽悠人的,华人在我们扶桑就是高人一等,我们扶桑人真没地位。”

    平原利家赶忙去关好院门,放低声音对源来明超说:“有些事你知道就行,干嘛要说出来,如果被人反映到刺史大人那里,惹得他不高兴,你的科长随时可能被撸掉。”

    源来明超说:“这种话,我也只敢跟舅舅你说,前段我的一个朋友看中了户州城中心的一块地,那里住着十几户贫民,他都跟那些贫民谈好拆迁条件了,想召集几个股东,开一家大的百货商店,我都帮他把手续都办到一半了,结果后来一个华人也看中了那块地,也要在那里开百货商店,找了我们局长,局长就让我把原来的手续作废,重新给那个华人办手续,结果将那块地给那个华人了。”

    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