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世界江山一统志 > 第104章 襄人部队

第104章 襄人部队

    第104章 襄人部队 (第1/3页)

    经过一个多月的集训,这些襄人军官基本熟悉了自己的职责和以后的战斗任务,跟汉人团营军官也熟悉了,一个团级军官队伍算是搭建成功。

    一个月后,再由这些襄人军官出面招收襄人士兵,对于士兵的要求没有那么高,主要是身体好能打仗就行,当然汉语较好的襄人优先。

    具体操作过程中,就是这些连排军官从自己熟悉的亲友、宗族中选人,毕竟自己人更好用、更放心。

    汉人团营军官对招兵过程不作干预,但是在最后环节会把关,由带来的汉人老兵进行测试,只有符合征兵要求的人,才会招收。

    从四月份开始,各襄人团进入严格而密集的训练。

    第一阶段四个月实行官兵分训,汉人军官指导襄人军官重点练指挥、练战术,汉人老兵充当班长、副班长,对襄人士兵进行武器操作和体能训练。

    第二阶段三个月是协同训练,官兵合在一起,模拟战斗场景进行训练。

    到了十一月份,襄人团完成了基本的训练,有了初步的战斗力,有点像一个部队的样子。

    在训练过程中,襄人军官的汉语水平比较好,磨合的比较顺利,有些襄人士兵汉语水平差,听不懂汉人老兵的口令,好在都是些简单的动作,多比划几下就会了。

    朝廷对这些襄人团的要求也不高,军官能够顺利指挥下级,士兵可以用火绳枪射击敌人就可以。经过大半年的训练,这些部队基本掌握了协同作战,当个辅助部队没问题。

    元和十五年底,朝廷在三个族群总共练成了30个襄人团,但是每个襄人团只有一半的规模,主要是方便训练。元和十六年初,各团进一步扩编,招收新的兵员,组建成完整的团级部队,继续进行训练。

    由于有了前面一批训练的军官和士兵作为基础,扩充起来比较顺利,副连长提升为连长,排长提升为副连长,新兵成了老兵,可以再带新兵。

    三个族群的民兵营的组建和训练,开始时间比襄人团晚半个月,而且模式与襄人团有所不同。

    由道一级的地方部队抽调军官和老兵到各县去指导训练,军官由县里直接推荐,派去的汉人军官进行测试选拔,过关以后,具体的营、连、排军官岗位,由县五人政务会讨论决定,汉人军官不进行干预。

    军官训练一个月以后,再由这些军官招募士兵,仍然由汉人老兵进行测试,人员选拔确定以后,再由襄人军官对士兵进行编组。

    训练模式与襄人团相似,前面也是官兵分训,后面进行合训,经过一年形成战斗力,一年以后,同样是进行扩编。原则上,每个襄人县根据人数多少,组建一到两个民兵营。

    基本每个民兵营的人事都是以各县为主,所以这些民兵营的军官基本都是当地襄人官员推荐担任,这些民兵营基本上完全听命于各县的官员。

    襄人团和民兵营有很多地方不同,首先是襄人团作为辅助作战部队,还是有战斗任务的,对军官和兵员素质要求更高一些,官兵的待遇也更好一些。

    其次襄人团由汉人军官担任团营领导,后续将跟随各个军团作战,属于朝廷的部队,而民兵营属于地方维稳部队,完全由地方掌握。

    再次,襄人团属于正规军,士兵服役三年,服满后可以选拔为军士,也可以直接退役,而民兵营则宽松的多,对服役年限没有特别要求,只要地方上雇佣,可以服役到老。

    在李纯的规划中,朝廷的十个军团,武器先进,久经沙场,战斗力较强,可以在一线攻坚。但是消灭敌人主力后,可以由这些襄人团清扫残敌,或者消灭小股敌人。待征服新的区域后,每个郡可以配一个襄人团,每个领配一个民兵营。

    由于朝廷是分段对外扩张,没必要一下子训练太多的襄人部队,光是第一批三个族群就有30个襄人团,200多个民兵营,总兵力接近二十万,需要不少饷银不说,他们也是有一定战斗力的武装。

    所以必须打出去一波,派出去一批襄人部队,然后再训练其他族群的部队,不能窝着太多的襄人部队在国内,否则一旦生变,弹压都是问题。

    对于华襄分权和组建襄人部队的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