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世界江山一统志 > 第146章 发展符真

第146章 发展符真

    第146章 发展符真 (第1/3页)

    元稹说:“朝廷禁止汉人搞农业,没有禁止襄人搞农业,但是朝廷限制襄人活动的范围。可以这样,在首府的50里以内,郡城的30里以内,领城的15里以内,襄人可以买地从事农业。国内僚越人的农业技术已经和汉人差不多,如果引入过来,就可以通过示范带动夷人的耕作技术提高。”

    李德裕说:“大人的意见很好,基本和朝廷的意图契合。有一个事情需要提前考虑,朝廷的诏书里说,夷人如果要****和身份牌,就要取一个三字姓的汉名。当初华襄两族还分别专门搞出了千家姓来规范,这些夷人如果起三字姓,要不要统一规范。”

    这倒把元稹问住了,朝廷诏书里没说,他也拿不定主意,沉吟了一阵才说:

    “当初华襄两族搞千家姓,是因为华族都有姓氏,襄族大部分也有姓氏,所以需要规范。夷人全部都没有汉姓,全部是从零开始,我觉得就不必再统一规范。”

    李德裕说:“当初华襄分姓,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有些襄人和华人用了同一个姓氏,所以才会分姓,夷人不存在这个问题,卑职也觉得没有必要再规范,让他们自己取就行,华人一字姓,襄人二字姓,夷人三字姓,相互不可能重合。”

    两人计议已定后,又召来了五人政务会,正式形成决议。

    由隆安府尹史松梁接手同奈新城的建设;李德裕带工商厅全力抓经济和招商工作;元寿铭则带民政厅抓好华襄夷三族护照和夷人户口本、身份牌的办理工作;学政蒋文辉则负责襄夷的教育工作,力争7月第一批学校就要开学;元稹出身于外事部,对于路、郡边界和出入通道的设置比较熟悉,就亲自负责此事。

    元和十八年,整个符真路都大干起来。李德裕亲自带队,到几个矿藏比较好的地方进行考察一番,心中有了底气,然后开始派出几个招商组,到国内开展大规模的招商。

    李德裕认为,虽然朝廷是说华襄两族都可以从事采矿和冶金,但是采矿前期光是勘测和修路的成本都很高,冶金对技术和资金的要求也比较高,直接找一些大型的华人企业效率更快。

    以罗飞来为代表的矿业、冶金巨头听说符真路有矿,立即派人过来考察,果然发现这里矿藏丰富,铜、铁、铅、锡等矿藏都有,伊洛郡的翡翠和宝石,品相好、储量大,可以制成高品质的珠宝。

    李德裕的招商工作非常顺利,大量的华人企业来到符真路开矿办企业,李德裕还在同奈新城东北的临港工业区,挑选了一片地方,用作堆放矿石和开办冶金工厂。

    随着大量的华人企业的到来,李德裕也产生了一丝的隐忧,那就是如果华人企业的举办,势必带很多华人过来,这与朝廷严控华人到夷人地区的政策不符。朝廷本来规定华襄两族都可以举办采矿和冶金,如果全部由华人举办,襄人势必不满,形成新的矛盾冲突。

    李德裕认真思索了一番,找到了一个折衷的办法,华人可以来符真路开办采矿和冶金企业,但是只有其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为华人,其他的人员必须雇佣襄人。这样一来,华人可以来办企业赚钱,襄人通过务工也能赚钱,就可以做到两者兼顾。

    李德裕将他的办法跟元稹汇报,元稹觉得这个办法有理,但是仔细一想,觉得也有些问题。

    元稹说道:“你的办法在冶金行业还可以,因为冶金企业都在城市,襄人多些,但是在采矿业就不行,就比如伊洛郡帕敢镇的翡翠矿,都是当地的夷人在开采,你这么一搞,不是相当于砸了夷人的饭碗。而且大部分矿场在山区里,有些襄人还未必愿意过去当矿工。”

    李德裕没想到元稹考虑的挺细致,略微沉吟一阵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