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世界江山一统志 > 第146章 发展符真

第146章 发展符真

    第146章 发展符真 (第3/3页)

元稹又命人沿边界设宽一里的隔离带,凡是隔离带以内的居民按照身份迁移到边界两侧,最后在苍望、茫乃、奇英三个边城以南的瑞古、勐拉、广南作为符真路通往国内的出入口。

    确定好全路1府14郡的边界后,元稹也命人设置一个隔离带,但是由于各郡之间有一些地方是农田,不可能搞大规模的隔离带。

    在郡的隔离带上,尽量也是以山脉河流为主,遇到确实是农田的位置,由官府征地,挖断道路,设置一个三丈宽的隔离带,在隔离带的一侧挖沟,另一侧种一些刺树、荆棘,各郡之间只保留几个重要的出入路口,并派出人员盘查,所有进出的人员一律要出示证件。

    元稹在全路保留了几个较大的港口作为进出符真路的专用港,凡是需要出路的华襄人员,必须要提供出入境的护照,才能出港。在一些临海的郡也保留一些进出郡的港口,出入郡的华人、襄人只需出示身份牌,夷人则必须还要****。

    元稹仿效当初边境管控的经验,也设立举报制度,但凡发现并举报私自越境的,给予举报人一定的奖励,对私自越境的人员则采取严厉的惩罚,确保所有人按照规则来出入路、郡。

    各族百姓觉得,既然官府已经留了通道可以出入境,就没必要非要冒险私自越境,不划算。

    夷人大部分都是农民,没有出郡的需求,夷族商人可以将货物卖给僚越人,由僚越人来进行跨郡贸易,也没必要越境,路、郡的出入境措施逐步落实下来。

    五月份,学政蒋文辉向元稹汇报开办学校的准备情况。由于境内的汉人较少,也没有入学的需求,所以当前就不办汉人学校。

    全路的襄人将近三十万,其中隆安府有五万多,平均每个郡城八九千人人,一个领一两千人。

    所以,计划在每个领举办一个襄人小学,只收一个班,在郡城、府城襄人较多的地方酌情增加。

    在每个郡设一所初中,采取寄宿制,招收两到三个班,隆安府作为首府,适当放宽比例,设三个初中。

    在隆安府设立高中和中专各一所,招收全路的襄人学生,各招四个班;目前还不具备办大学的条件,暂时不办大学。

    全路的夷人有八百多万,而且夷人民族众多,难以统一编写教材,一般一个郡都有一个主体民族,所以夷人的教育由各郡来落实,路教育厅进行指导。

    夷人落实双语教育,一二年级学习夷文和数学,三年级开始加入汉语学习,由路教育厅编写教学大纲,各郡教育局根据大纲编写教材。

    由于要教授汉语,所以无法在农村举办学校,在每个领城内举办两到三所夷人小学,由汉语比较好的襄人担任汉语教师。由于要学习三门课,比较耗时,小学的学制定为6年。

    在每个领举办一所初中,招收有一定文化基础的13-15岁之间的夷人少年,前几届学学语、思想、数学、夷文等内容,特别是重点补汉语,待六年后小学生毕业,再按新的模式教学,初中的学制定为四年。

    按照计划,每个郡办一所夷人的高中和中专,目前举办的条件不成熟,等初中生毕业后再举办,当前先集中精力办好小学和初中。

    汇报完,蒋文辉还带元稹到同奈新城去视察给襄人举办的高中和中专。元稹没想到这个蒋文辉还挺能干,默默无闻的把工作都干在前面,在这么短的时间就把襄夷两族的学校搞起来。

    由于为了赶工期,夷人地区的土地也便宜,所以同奈新城的大部分建筑都是单层,加上聘请了大量的施工人员,所以房屋的建设速度比较快。元稹看到两个学校的主体建筑已经建好,处于收尾阶段,7月下旬开学应该没有问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