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荆州,荆州! > 第十二章:政治启蒙

第十二章:政治启蒙

    第十二章:政治启蒙 (第2/3页)

“大义”,在此刻被赋予了清晰无比的内涵和更宏大的目标——那不仅是改朝换代,更是要彻底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最让谢文渊感到灵魂震撼的,是周恩来主任的演讲。那是一个雨后初晴的下午,周主任站在临时搭起的木台上,没有讲稿,目光扫过台下每一张年轻而热切的脸庞。

    “同志们!”他的声音清朗而富有感染力,“你们来到这里,不是为了升官发财,不是为了光宗耀祖!你们是革命的骨干,是未来中国新军队的种子!我们的军队,要有主义的军队,要明白为谁打仗,为什么打仗!”

    他谈到军队的政治工作,谈到军民关系,谈到革命理想与军人天职的统一。“我们要建设的,是一支懂得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保护人民利益的革命武装!每一个军官,不仅要懂得军事,更要懂得政治,要能做士兵和群众的工作!”

    谢文渊听得入了神。他想起古书里“岳家军”、“戚家军”的纪律严明、爱护百姓,但那更多是依赖于将领个人的品德。而周主任所描述的,是一种制度化的、根植于全新主义的军民关系和政治工作体系。这完全颠覆了他对“军队”的认知。他不再是那个仅仅为了复仇或者寻求一条生路而拿起枪的谢文渊,他开始思考,自己手中的枪,究竟应该指向何方,又应该守护什么。

    课堂之外,思想的碰撞同样激烈。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背景各异,对时局、对主义有着不同的看法。休息时间,常常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学生聚在一起,激烈地争论着。

    “我认为,唯有彻底铲除封建余孽,实行激进的土地革命,才能唤醒工农!”

    “不然!当前首要之敌是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应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包括开明士绅!”

    “三民主义是根本,工产主义亦有其可取之处,关键在于如何结合中国实际……”

    谢文渊大多时候是沉默的倾听者。他的理论基础薄弱,无法参与那些引经据典、主义纷争的辩论。但他会把听到的、思考的,与自己切身的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