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荆州,荆州! > 第十三章:思潮激荡

第十三章:思潮激荡

    第十三章:思潮激荡 (第3/3页)

片面和苍白。革命,不仅仅是拿起枪杆子,它背后是无比复杂和深刻的社会矛盾、阶级关系和理论斗争。

    这种思想上的分裂,有时甚至会影响到日常的训练和生活。不同思想倾向的同学之间,虽表面上仍维持着同窗之谊,但私下里的疏离感、甚至偶尔因观点不合而引发的争执,也时有发生。谢文渊性格内敛,不喜争辩,更多时候是作为一个沉默的观察者和思考者。他既被工产主义那种彻底改造社会的宏伟蓝图所吸引,又对其中激烈的反传统和接机斗争学说感到本能的迟疑;他认同三民主义中民族独立和民权自由的目标,却又觉得其某些部分在面对中国积重难返的沉疴时,似乎显得有些……无力。

    这种精神上的撕扯和求索,比任何体能训练都更消耗心力。他常常在深夜无法入睡,望着窗外长洲岛稀疏的星斗,思绪万千。父亲谢明远若在世,会如何看待这些纷繁复杂的主义?他会选择哪一条路?母亲只期望他“活下去”、“堂堂正正”,可在这大时代里,究竟怎样才算“堂堂正正”?是忠于某一个党派,还是忠于自己的良知和对国家前途的判断?

    他唯一能确定的是,那个只知圣贤书、只晓个人恩怨的旧我,正在这思潮的激荡中加速瓦解。他如饥似渴地阅读着一切能接触到的书籍和文章,无论是三民主义的阐释,还是马克思主义的介绍,甚至是无政府主义的一些主张,他都努力去理解,去思考。他知道,自己必须尽快在这历史的十字路口,做出自己的选择。这不仅关乎个人的前途,更关乎他手中即将掌握的枪,最终会为谁而鸣。

    月光下,他再次摩挲着那方紫石砚,冰凉的触感让他纷乱的思绪稍稍沉淀。砚台无言,却仿佛承载着千年文脉的厚重。在这新旧思潮猛烈碰撞的黄埔军校,他,谢文渊,这个从荆楚大地走来的青年,正经历着一场远比军事训练更为深刻、也更为痛苦的——灵魂重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