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开局截胡诸葛亮,皇叔对不住了! > 第5章 二顾茅庐仍失意,柳暗花明得徐庶

第5章 二顾茅庐仍失意,柳暗花明得徐庶

    第5章 二顾茅庐仍失意,柳暗花明得徐庶 (第2/3页)

  刘琦找了个角落的空位坐下,让张诚去要两碗最便宜的茶汤。

    刘琦刚喝了一口,那如茶叶或者说枯叶的苦涩味道瞬间让刘琦皱了下眉,就听见旁边那桌士子争论的声音突然大了起来。

    “荒谬!简直荒谬!”

    一个穿着稍显华贵的学子拍着桌子。

    “曹孟德如今被本初公大军压境,退守兖州腹地,粮草匮乏,败局已定!焉有翻盘之理?元直兄此言,未免太过危言耸听!”

    被称作“元直兄”的,是个约莫三十左右的青衫士子,面容清瘦,眼神却清亮有神。

    他面对指责,并不动怒,只是平静地端起粗陶碗喝了一口茶,缓缓道:

    “非也,非也!袁本初地广兵多不假,然其政令多出,谋臣各怀心思,颜良、文丑虽勇,不过匹夫之勇。”

    “反观曹孟德,虽处劣势,但法度严明,知人善任,赏罚必信,且其麾下郭嘉、荀彧等人皆乃奇佐之才。更何况…”

    他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些,却也让声音更显清晰了。

    “袁绍如今更是昏庸不堪,竟将自己的左膀右臂田丰、沮授打入牢中,如此昏庸之举致使麾下大将谋士缄默不言,大军军心涣散。”

    “我若是曹公麾下智谋定劝曹公出奇兵,击其后翼等软弱之处,或囤积粮草之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则袁军百万之众,不战自溃矣。”

    这番话条理清晰,分析透彻,甚至隐隐点出了官渡之战最关键的一环!

    刘琦听得心头狂震,端着茶碗的手顿时僵住了——这人是谁啊?!分析得如此准确!

    要知道如今曹操被打得龟缩官渡,天下九成九的人都看好袁绍,他居然能如此精准地预判到曹操的胜机和关键点?!

    这眼光、这见识,绝非寻常腐儒!

    那几个学子显然不服,又引经据典的反驳,说什么四世三公威望深重,河北带甲百万等等。

    但那青衫士子不慌不忙,一一予以驳斥,句句切中要害,说得那几个学子面红耳赤,最后悻悻然甩下一句“道不同不相为谋”,结账走人了。

    茶棚里顿时安静下来。

    刘琦的心脏却砰砰越跳越快,一个名字在他脑海里呼之欲出——能在这個时候,有这等见识,又叫“元直”的…莫非是?!

    想到这刘琦再也坐不住,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袍,起身走到那青衫士子桌前,郑重地拱手行礼:

    “这位先生请了!”

    “在下刘琦,适才偶闻先生高论,茅塞顿开,敬佩不已,冒昧请教先生尊姓大名?”

    那士子微微一愣,显然听过刘琦的名字,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但很快恢复平静,起身还礼:“原来是刘琦公子。”

    “在下颍川徐庶,徐元直,一介布衣,当不起公子‘先生’之称。”

    徐庶态度不卑不亢,并没有因为刘琦的身份而显得拘谨或者巴结。

    徐庶!果然是徐庶!徐元直!

    刘琦心里顿时掀起了惊涛骇浪,狂喜瞬间冲散了之前的郁闷!

    诸葛亮没见着,居然在这里遇到了另一位大才!

    这可是历史上帮刘备打了大胜仗,后来又进了曹营“一言不发”的徐庶啊!其才能绝不一般!

    刘琦强行压下心中激动,尽量让声音保持平稳:“元直兄太过谦了!方才一席话,可谓洞若观火,直指要害!如今世人皆言袁绍必胜,唯元直兄能看到曹公胜机,实在令人钦佩!”

    刘琦这话是发自真心,因为他知道徐庶说的全对。

    徐庶眼中闪过一丝讶异,没想到这位荆州长公子竟能理解并赞同自己这番“不合时宜”的论断。

    徐庶重新坐下,示意刘琦也坐:“公子也认为曹公能胜?”

    刘琦坐下,诚恳道:“不瞒元直兄,我虽愚钝,却也觉得袁绍外宽内忌,好谋无断,帐下谋士倾轧,良将虽勇却疏于调度,虽势大,实难持久。”

    “反观曹操,确如元直兄所言,法度严谨,善于用人,此消彼长,胜负之数,犹未可知也。”

    刘琦巧妙地把后世结论用自己的话包装了一下,既附和了徐庶,又没显得太未卜先知。

    徐庶闻言,脸上露出了真正意义上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