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开局截胡诸葛亮,皇叔对不住了! > 第5章 二顾茅庐仍失意,柳暗花明得徐庶

第5章 二顾茅庐仍失意,柳暗花明得徐庶

    第5章 二顾茅庐仍失意,柳暗花明得徐庶 (第3/3页)

笑容,像是找到了知音:“公子能有此见地,已远超寻常人了。”

    两人越聊越投机,从官渡之战聊到荆州局势,又聊到天下大势。

    徐庶见解独到,分析问题往往一针见血,让刘琦大有豁然开朗之感。

    刘琦也趁机吐露了些自身困境和求贤若渴的心情,态度极为诚恳。

    眼看时机成熟,刘琦深吸一口气,起身对着徐庶深深一揖:

    “元直兄大才,经天纬地!刘琦虽不才,如今身处困境,却绝非甘于沉沦之辈!日夜所思,便是能得贤才辅佐,以安荆州,乃至匡扶汉室!”

    “如元直兄这般大才,流落山野,实乃天下之大不幸!若元直兄不弃刘琦愚钝,肯屈尊随我回襄阳暂住,刘琦必奉为上宾,日夜请教!此生绝不相负!”

    刘琦这番话说得情真意切,眼眶甚至都有些发红。

    徐庶看着刘琦,沉默了片刻。

    他自然知道刘琦在荆州的尴尬处境,投奔他风险极大。

    但刘琦的诚恳态度、对自己也是极度看重(甚至可说是知遇之恩),以及那份虽处逆境却不甘平庸的志气,让有些感同身受的徐庶有几分心动。

    他徐庶本就不是安分守己之人,早年任侠,后来折节读书,所求不过一展抱负,遇一明主。

    眼前这位刘公子,虽说处境尴尬,但或许可以留在身旁在观察观察…?

    “承蒙公子如此厚爱,庶,感激不尽。”

    徐庶思虑片刻后开口,“若公子不嫌徐庶才疏学浅,庶愿随公子前往,略尽绵薄之力!”

    刘琦一听,高兴得差点跳起来!强忍着激动,连连道:“太好了!得元直兄相助,如旱苗得甘霖!刘琦之幸也!”

    当下刘琦也顾不上喝茶了,刘琦立刻起身,就要带着徐庶回城。

    而回去的路上,自然要经过那个关卡。

    兵丁盘问时,刘琦心里还有点打鼓,但面上镇定得很,只说徐庶是自己新招揽的门客文书。

    兵丁看徐庶一副寒士模样,也没太起疑,嘀咕了两句就放行了。

    见此刘琦暗暗松了口气,心中直感叹自己这个荆州长公子,过得真是憋屈。

    刘琦一行人有惊无险地回到州牧府自己偏院内。

    随后刘琦立刻吩咐下去,让仆役收拾出一间最好的客房,以上宾之礼待徐庶,好酒好菜赶紧端上来。

    刘琦自己则陪着徐庶,继续茶棚未尽的话题,二人是越聊越是兴奋,只觉得眼前豁然开朗,好多刘琦以前想不通的关节,经徐庶一点拨,顿时清晰起来。

    刘琦偏院内的一切,自然也没瞒过蔡瑁的眼线。

    很快消息就报到了蔡瑁那里:“将军,刘琦今日随主公祭祀后,似乎晚归了片刻,还带了个陌生的穷酸书生回来,看样子像是新招揽的门客。”

    蔡瑁正在擦拭他的宝剑,闻言嗤笑一声,把剑插回鞘里:“穷酸书生?呵,我就说嘛,司马徽、庞德公那样的人物,岂是他能请动的?

    “这小子招个破落书生充门面,真是越活越回去了!继续盯着,看那书生能翻起什么浪花。”

    刘琦的所为算是让蔡瑁彻底放下心来,觉得刘琦也就这点出息了。

    这夜刘琦这处偏院里,烛火亮了一夜。

    刘琦和徐庶相谈甚欢,从荆州谈到天下,从军事谈到民生。

    刘琦不仅获得了宝贵的建议,更从徐庶那里侧面打听到了更多关于诸葛亮的信息和隆中的情况。

    送徐庶去休息后,刘琦独自站在窗前,看着窗外沉沉的夜色,心里却亮堂得很。

    诸葛亮虽然还没见到,但得了徐庶,简直是意外之喜,像是走在漆黑夜里突然摸到了一大块金子,让他信心倍增。

    刘琦想起跟徐庶谈起访问诸葛亮的事,刘琦先说自己两次来访友不遇,莫非是这诸葛亮故意不见?

    徐庶闻言,倒是笑了笑:“访友贵在诚心,一次不见,便二次,二次不见,何妨三次?心诚则灵。”

    徐庶这话像股清泉,一下子说到了刘琦心坎里。

    “三次……心诚则灵。”刘琦握紧了拳头,眼神变得无比坚定,“诸葛亮,我一定会把你请出山!”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