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田亩实测 (第2/3页)
四停了嘴,连围观的村民都好奇起来。杨维诚更是撇了撇嘴,心里嘀咕:“还新法子?能比步弓准?我不信。”
风渡墨没理会众人的目光,指挥衙役:“把标桩拿过来,在老槐树这儿插一根,标上‘0’;顺着王老三的田埂,往东边插,每隔十步插一根,标上1、2、3……;再顺着李老四的田埂,往北边插,也标上1、2、3……”
衙役们虽然纳闷,但还是照做了。不一会儿,十几根标桩插在田里,像一排整齐的士兵。
风渡墨又让人拿来绳索,把东西向的标桩用绳索连起来,南北向的也连起来,瞬间在田里拉出了一张“网格”。
“这是干啥?画棋盘呢?”有村民忍不住问。
风渡墨笑了笑,指着网格说:“这叫‘方田网格’。你们看,每一根标桩都是一个‘记号’,东西向是‘横’,南北向是‘竖’,只要找到你们地界在‘横几竖几’的位置,就能精准量出面积,连一分地都差不了。”
【作者插话:别觉得这方法简单,在当时绝对是“黑科技”!风渡墨这招,本质上就是把现代平面直角坐标系简化成了“网格标桩法”,没有GPS卫星,但有标桩当参照物;没有电子地图,但有绳索当坐标轴——不得不说,“表哥”的脑回路是真清奇!】
王老三和李老四半信半疑,杨维诚也凑过来看热闹。风渡墨拿起一根竹竿,指着网格边缘说:“王老三,你说你家的田到这儿,对不对?你看,这是横3竖2的位置;李老四,你说你的田到这儿,是横3竖5的位置。咱们量出横3这根绳索的长度,再量出竖2到竖5的距离,相乘就是你们两家的边界面积,是不是这个理?”
说着,他让衙役用步弓量出绳索长度,又用算筹快速计算,很快报出一个数字:“王老三,你家这块田,实测是三亩二分;李老四,你家是两亩八分。之前黄册上记的是王老三三亩、李老四三亩,差的这二分地,是因为之前丈量时没算上田埂的宽度——现在按网格量,田埂归公,两家面积都准了,没意见吧?”
王老三和李老四对视一眼,又蹲下身看了看标桩和绳索,半天说不出话来。这方法简单明了,连围观的村民都看明白了,纷纷点头:“这法子公道!比瞎吵管用多了!”
就在这时,突然一阵“嗷嗷”的叫声传来,伴随着村民的惊呼:“野猪!有野猪!”
众人抬头一看,只见三头黑乎乎的野猪从旁边的树林里冲了出来,直奔田里的庄稼!原来这几头野猪是附近山林里的,闻到田地里的庄稼味,循着味儿就来了。
衙役们顿时慌了,有的拔出腰间的刀,有的捡起地上的石头,却不敢轻易上前——野猪皮糙肉厚,还有锋利的獠牙,发起疯来不好对付。杨维诚也脸色发白,大喊:“快!把村民疏散到路边!”
混乱中,一头体型最大的野猪突然改变方向,直奔插着标桩的田地而来,“咔嚓”一声,撞断了一根标桩,还踩着绳索往前冲,眼看就要把刚画好的“网格”毁了!
风渡墨心里一紧,要是网格被破坏,之前的测量就白费了。他急中生智,指着野猪奔跑的方向大喊:“快!看它跑的路线!沿着它踩出来的印子,补标桩!”
众人愣了一下,没明白他的意思,但还是照做了。那野猪在田里跑了一段,又钻进了树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