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汉厅笔记:Excel卷穿大汉 > 第3章 数据打架:黄册与Excel的对决

第3章 数据打架:黄册与Excel的对决

    第3章 数据打架:黄册与Excel的对决 (第1/3页)

    《汉厅笔记:Excel卷穿大汉》第一卷·县廷初试 003章 数据打架:黄册与Excel的对决

    上一章咱们说到,风渡墨靠着“网格标桩法”,不仅摆平了张家庄的田亩纠纷,还意外收获了老书吏杨维诚的认可,连野猪都成了他“GPS定位”的神助攻。可这边刚把田间地头的活儿理顺,县衙里的麻烦就找上门了——快马传信的衙役喊得急,说是县丞赵彦澄在署衙等着,要他立刻回去对账。

    风渡墨心里隐隐有种不好的预感。汉朝县衙里的“账”,最金贵也最麻烦的就是“黄册”——这本用黄麻纸装订的册子,记录着全县的田亩、人口、赋税,是朝廷考核地方官的核心依据,相当于现在的“官方统计年报”。按说他实测的田亩数据,该和黄册对得上才对,可看衙役那焦急的神色,八成是出了大岔子。

    【作者插话:别小看这本黄册,在汉朝,它可是“命根子”级别的文件。县丞、县令的升迁贬谪,全看黄册上的数据好不好看。但问题是,这黄册十年才更新一次,中间田地买卖、边界变更全靠吏员手写增补,时间一长,错漏百出是常态——就像你手机里十年没更新的通讯录,能打通一半就算运气好!】

    赶回平县署衙时,天色已经擦黑,可司田署的房间里却灯火通明。县丞赵彦澄端坐主位,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旁边站着几个负责掌管黄册的老吏,脸色一个比一个难看。杨维诚站在角落,见风渡墨进来,悄悄递了个眼神,意思是“情况不妙,小心点”。

    “风主事,你可算回来了。”赵彦澄的声音透着股压抑的火气,指了指桌上摊开的黄册和一叠竹简,“你在张家庄实测的田亩数据,我让人核对了,和黄册上的记录差了整整二十亩!你告诉我,这是怎么回事?”

    二十亩?!

    风渡墨心里咯噔一下,他虽然知道黄册可能有误差,但也没想到差这么多。他快步走过去,拿起竹简上的实测记录,又对照着黄册仔细看——黄册上记载,张家庄总田亩是三百二十五亩,而他实测的结果是三百四十五亩,整整多了二十亩。

    “赵县丞,这不可能!”风渡墨下意识地反驳,“我用‘网格标桩法’丈量,每一步都有衙役和村民见证,误差最多不过一分地,怎么可能差出二十亩?”

    “不可能?”赵彦澄冷笑一声,把黄册往桌上一拍,“黄册是十年前朝廷派专员核定的,盖着郡府的官印,难道还能有错?倒是你那什么‘网格法’,花里胡哨的,我看就是瞎胡闹!”

    旁边一个白胡子老吏立刻附和:“就是!风大人,黄册乃国之重器,岂能容你随意质疑?依我看,肯定是你丈量时动了手脚,想虚报田亩邀功!”

    这话可就严重了,虚报田亩在汉朝是重罪,轻则罢官,重则流放。杨维诚赶紧上前一步,拱手道:“赵县丞,风大人不是那样的人,或许是……或许是黄册上的记录有疏漏?”

    “疏漏?”赵彦澄瞪了杨维诚一眼,“你在县衙当差三十年,什么时候见过黄册有疏漏?杨书吏,我看你是被这小子的花架子迷惑了!”

    杨维诚被怼得哑口无言,只能无奈地看向风渡墨。房间里的气氛瞬间降到冰点,几个老吏看风渡墨的眼神,就像看一个犯了错的犯人。

    风渡墨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知道,现在争辩没用,赵彦澄认黄册,不认他的实测数据,说到底是不信任他的“新方法”。要想翻盘,必须用黄册自己的逻辑,找出它的漏洞。

    “赵县丞,诸位同僚,”风渡墨放下竹简,语气平静地说,“我不敢说黄册一定有错,但实测数据也绝非虚言。不如这样,咱们把张家庄每家每户的田亩记录从黄册里抽出来,和我的实测记录一一比对,到底是哪里差了二十亩,一查便知。”

    赵彦澄迟疑了一下,他原本以为风渡墨会狡辩,没想到他主动提出对账。犹豫片刻,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