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汉厅笔记:Excel卷穿大汉 > 第3章 数据打架:黄册与Excel的对决

第3章 数据打架:黄册与Excel的对决

    第3章 数据打架:黄册与Excel的对决 (第2/3页)

点了点头:“好!我就给你这个机会,要是查不出问题,你可别怪我公事公办!”

    【作者插话:风渡墨这招太聪明了!他没直接否定黄册,而是用“比对对账”的方式,把矛盾从“谁对谁错”变成了“哪里出错”——这就像你跟老板汇报工作,老板质疑你的数据,你别跟他吵,直接把原始凭证拿出来一条条对,事实胜于雄辩!】

    接下来的两个时辰,司田署里灯火通明。风渡墨让人把黄册中张家庄的记录抄录在竹简上,按“户主姓名、田亩位置、面积”分类整理,这其实就是Excel里的“筛选分类”;然后再把自己的实测记录按同样的格式整理出来,放在旁边一一比对。

    一开始,赵彦澄和老吏们还抱着看笑话的心态,可越比对,脸色越难看。

    “王老三,黄册记录三亩,实测三亩二分,差二分。”

    “李老四,黄册记录三亩,实测二亩八分,差二分。”

    “张老实,黄册记录五亩,实测五亩,无误。”

    “刘寡妇,黄册记录……等等,黄册上怎么没有刘寡妇的田亩记录?”

    风渡墨突然停了下来,指着竹简上的空白处。众人凑过去一看,果然,黄册上记录了张家庄三十九户人家的田亩,唯独少了刘寡妇的名字。

    “这不可能!”掌管黄册的老吏急了,抢过黄册翻来翻去,可翻了好几遍,确实没有刘寡妇的记录。“这……这怎么会?刘寡妇的田是十年前从她丈夫手里继承的,怎么会没记录?”

    风渡墨没说话,继续往下比对。没过多久,他又发现了问题:“赵县丞,你看这里,周老栓的田亩,黄册上记录是‘东庄地块四亩’,可实测时我们发现,东庄地块根本没有周老栓的田,他的田在西庄,面积是三亩五分。”

    “还有这里,”风渡墨又指了一处,“黄册上记录‘张家庄共有荒地十亩’,可我们实测时,这些荒地早就被村民开垦成良田了,面积是十二亩,而且已经分配给了五户人家,黄册上根本没更新。”

    一条条漏洞被找出来,房间里的空气越来越凝重。赵彦澄的脸色从最初的愤怒,变成了惊讶,再到后来的凝重。他自己也拿起黄册,对照着风渡墨整理的竹简反复查看,越看越沉默。

    杨维诚在一旁看得真切,忍不住开口:“赵县丞,看来这二十亩的差额,并非风大人实测有误。而是黄册漏登了刘寡妇的两亩田、周老栓的田亩位置和面积记错了、还有开垦的荒地多了二亩,再加上其他几户的小误差,加起来正好是二十亩!”

    那个白胡子老吏脸色惨白,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赵县丞,是小人失职!这些年田亩变更,小人只顾着口头记录,忘了更新黄册,求县丞饶命!”

    赵彦澄没理会跪地的老吏,他看着风渡墨整理的那两排竹简——左边是混乱的黄册记录,右边是清晰的实测数据,每一条差异都标注得明明白白,一目了然。他突然想起风渡墨上一章画的那个“Excel表格”,原来这就是“数据比对”的威力。

    【作者插话:看到没?这就是风渡墨的核心优势——他不光会“测量”,更会“分析”。老吏们只知道埋头记账,却不懂“筛选比对”,就像你手里有一堆发票,不分类不核对,永远不知道哪里错了。而风渡墨用的,正是Excel最基础也最核心的思维:数据结构化,对比找差异!】

    风渡墨看着沉默的赵彦澄,缓缓开口:“赵县丞,黄册是国之重器,没错。但再重要的文件,也难免有疏漏。十年时间,田亩易主、荒地开垦、边界变更,这些变化如果不及时更新,黄册就会变成一本‘死账’。”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的所有人,一字一句地说:

    “数据不会说谎,说谎的是懒得核对的人;体制不会进步,进步的是敢修正漏洞的人。”

    这句话像一记重锤,砸在每个人的心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