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汉厅笔记:Excel卷穿大汉 > 第4、5章税改预热“一条鞭法”汉朝版构想

第4、5章税改预热“一条鞭法”汉朝版构想

    第4、5章税改预热“一条鞭法”汉朝版构想 (第2/3页)

驳,而是平静地说,“但正是因为您管了三十年税收,才更清楚实物税的弊端。我这里有一份过去五年的税收损耗记录,是我连夜从库房里翻出来的,您请看。”

    说着,风渡墨拿出一叠竹简,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数据:“第一年,征收粮食五千石,运输损耗六百石,损耗率一成二;第二年,粮食四千八百石,损耗五百七十石,损耗率一成二还多;第三年遇到雨季,损耗高达九百石,损耗率一成八……”

    他一边念,一边让吏员把竹简递给周虎和赵彦澄:“这五年,咱们平县因为实物税运输、储存造成的损耗,累计高达三千二百石,相当于一百户百姓一年的口粮。如果折成白银,这些损耗完全可以避免。至于百姓没有白银的问题,我也考虑过,可以允许百姓用粮食、布匹到指定的粮铺、银铺兑换白银,官府会制定统一的兑换标准,绝不允许粮铺、银铺哄抬价格。”

    周虎翻看着竹简,脸色有些难看,但还是嘴硬:“就算损耗大,那也是朝廷的规定,咱们照章办事就行,没必要搞什么改革!”

    “照章办事?”风渡墨反问,“朝廷的规定,是为了让百姓安居乐业,让官府高效办公。如果照章办事只会造成浪费,损害百姓和朝廷的利益,那这样的‘章’,是不是应该改一改?”

    这句话戳中了要害,周虎一时语塞。赵彦澄放下竹简,咳嗽了一声,开口道:“风主事,你的想法很好,数据也很有说服力,但折银纳税毕竟是件大事,不能操之过急。这样吧,你先收集更详细的资料,比如全县百姓的收入情况、白银的流通量、兑换点的设置方案,等证据更充分了,咱们再开会讨论。”

    赵彦澄的话,算是给双方找了个台阶下。风渡墨知道,现在不可能一下子说服周虎,只能先按赵彦澄说的做,用更扎实的数据说话。

    “多谢赵县丞指点,下官遵命。”风渡墨拱手道。

    周虎见状,也没再继续发难,只是冷哼了一声:“希望你别搞出什么乱子,不然到时候,别怪我公事公办!”

    从县尉署出来,风渡墨心里五味杂陈。他知道,周虎的反对只是开始,接下来,他不仅要收集数据,还要说服百姓,还要应对各种潜在的阻力。

    杨维诚跟在他身后,犹豫了一下,开口道:“风大人,对不起,刚才在里面,我……”

    “杨书吏,您不用说了。”风渡墨打断他,笑了笑,“我知道您是为了百姓着想,也是为了稳妥。其实,您的反对也提醒了我,税改不能只看数据,还要考虑实际情况。”

    杨维诚愣了一下,没想到风渡墨不仅不生气,还能听进他的意见。他叹了口气:“风大人,您是个干实事的人,这点我佩服。但折银纳税确实风险太大,不说别的,就说那兑换点,要是没有官府严格监管,粮铺老板肯定会压价,百姓还是吃亏。”

    “您说得对,所以监管是关键。”风渡墨点了点头,“接下来,我打算先在张家庄搞个试点,收集详细的损耗数据和百姓反馈,再制定具体的方案。到时候,还需要您多多指点。”

    杨维诚看着风渡墨真诚的眼神,心里有些动容:“好,只要能帮到百姓,老夫一定尽力配合。不过,你要记住,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得一步一步来。”

    接下来的几天,风渡墨一头扎进了税收数据的收集整理中。他从库房里翻出了过去十年的税收记录,把实物税的种类、数量、运输路线、损耗情况一一整理成表格——这其实就是Excel里的“数据透视表”,把杂乱无章的数据按类别汇总,找出其中的规律。

    他发现,除了运输损耗,实物税还有一个大问题:征收种类太多,管理混乱。百姓要交粮食、布匹、丝绸、甚至还有农具,官府需要专门安排吏员分类登记、储存、运输,不仅效率低下,还容易出现贪污挪用的情况。

    【作者插话:这就是古代实物税的致命缺点——相当于现在公司发工资,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