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汉厅笔记:Excel卷穿大汉 > 第4、5章税改预热“一条鞭法”汉朝版构想

第4、5章税改预热“一条鞭法”汉朝版构想

    第4、5章税改预热“一条鞭法”汉朝版构想 (第3/3页)

发钱,发大米、面粉、洗衣液,你说麻烦不麻烦?员工得自己去卖,公司还得专门找地方存放,中间损耗、浪费一大堆,纯属费力不讨好。】

    这天晚上,风渡墨在公房里对着一堆竹简发愁。他想起了明朝的“一条鞭法”——把各种赋税、徭役合并,统一按田亩折算成白银缴纳,既简化了税制,又减少了损耗和贪腐。虽然汉朝比明朝早了一千多年,但这个思路完全可以借鉴。

    他拿起木炭,在木板上画了一个表格,左边列着“现行实物税”的弊端:损耗大、管理难、百姓负担重、易贪腐;右边列着“折银纳税”的好处:损耗小、管理简、百姓方便、易监管。一对比,优劣一目了然。

    看着木板上的表格,风渡墨心里豁然开朗。他知道,自己要做的,不是简单的“折银”,而是一场简化税制的改革。这场改革,不仅能解决税收损耗的问题,还能规范管理,减少贪腐,对朝廷、对百姓都有利。

    就在这时,杨维诚端着一碗热汤走了进来:“风大人,这么晚了还没休息?喝碗汤暖暖身子吧。”

    风渡墨接过汤,指着木板上的表格,对杨维诚说:“杨书吏,您看,这是我总结的实物税和折银纳税的对比。其实,我提出的折银纳税,不只是把粮食换成白银,更是想把各种赋税合并,简化流程,让百姓少跑腿,让官府少麻烦。”

    杨维诚凑过去一看,木板上的表格清晰明了,左边的弊端句句戳中要害,右边的好处也实实在在。他沉默了片刻,叹了口气:“风大人,说实话,我活了大半辈子,也知道实物税的弊端,但我怕啊。怕改革出乱子,怕百姓不适应,怕最后落得个里外不是人。”

    “我明白您的顾虑。”风渡墨看着杨维诚,认真地说,“但改革总会有风险,关键是要看是不是真的为百姓好。就像整理田籍,一开始也有人反对,但最后证明,我们做的是对的。这次税改,我会先试点,再推广,慢慢完善,绝不会蛮干。”

    他顿了顿,看着木板上的表格,语气坚定地说:

    “改革不是颠覆过去,是用更高效的方式延续合理的存在,就像把零散的公式整合进一张表格,核心没变,却能更精准、更省力。”

    杨维诚看着风渡墨坚定的眼神,又看了看木板上的表格,心里的顾虑渐渐消散。他点了点头:“风大人,你说得对。老夫虽然年纪大了,但也想为百姓做些实事。你放心,收集数据、试点推广的事,老夫帮你!”

    得到杨维诚的支持,风渡墨心里一阵激动。他知道,有了这位资深老吏的帮助,税改的推进将会顺利很多。

    就在两人商量试点方案的时候,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一个衙役气喘吁吁地跑进来:“风大人,杨书吏,不好了!张家庄出事了!有村民因为交税的事,和收税吏员打起来了!”

    风渡墨心里咯噔一下,张家庄?正是他打算试点折银纳税的地方!这时候出事,难道是有人故意搞破坏?

    【作者插话:怕什么来什么!风渡墨刚搞定杨维诚,张家庄就出事了,这 timing 也太巧了!结合之前周虎的态度,这背后说不定有猫腻——毕竟税改一动,最受损的就是那些靠实物税中饱私囊的吏员,还有周虎这种手握征税权力的官员!】

    风渡墨和杨维诚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担忧。两人来不及多想,立刻起身,带着衙役直奔张家庄。

    夜色深沉,路上的风带着寒意,风渡墨的心也沉了下去。他隐隐有种预感,这场冲突,恐怕只是税改阻力的冰山一角。

    (本章完·下章预告)

    张家庄征税冲突突发,竟是有人暗中挑拨百姓对抗官府!风渡墨连夜赶往现场,却发现背后黑手直指县尉周虎的亲信!折银纳税试点尚未启动,就遭遇恶意阻挠,风渡墨将如何查清真相、安抚百姓?他又将如何用“可视化”方式,让百姓明白折银纳税的好处?且看下章分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