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汉厅笔记:Excel卷穿大汉 > 第13章 官道坑洼:基建难题的现代解法

第13章 官道坑洼:基建难题的现代解法

    第13章 官道坑洼:基建难题的现代解法 (第2/3页)

纸推到桌子中间,上面已经画好了一张简陋的“问题-解决方案”表格,左边列着“资金短缺”“材料不足”“工期紧张”三个核心难题,右边对应写着初步的解决思路。

    “大家先别慌,”风渡墨指着表格,“问题确实存在,但不是没法解决。咱们一个个来说。”

    他先指向“资金短缺”:“没钱,咱们可以搞‘多方筹资’。第一,向府衙申请一部分专项拨款,就说官道修缮关乎民生和赋税征收,张知府是明事理的人,应该会支持;第二,发动县城和各乡镇的乡绅商户捐款,告诉他们,路修好了,货物运输方便了,他们的生意也能更红火,这是互利共赢;第三,咱们可以采取‘以工代赈’,让沿途的村民来修路,管饭还发少量工钱,既解决了劳动力问题,也能让乡亲们得到实惠。”

    众人眼前一亮,户房吏员点头道:“这法子好!以工代赈既不用多花钱,还能调动乡亲们的积极性,比强行征调民夫差多了!”

    接着,风渡墨又说“材料不足”:“石头和沙土,咱们可以发动村民‘就地取材’,让沿途各村负责采集本村附近的碎石和沙土,官府按数量给点补贴;石灰不够,咱们可以和邻县的石灰窑签订长期供货协议,先欠一部分货款,等路修好后,用赋税的结余来还。另外,我还打算改良修路的材料,不用传统的纯泥土或碎石,而是用‘三合土’,这样修出来的路更结实,还能节省材料用量。”

    “三合土?”有人疑惑,“那是什么东西?”

    “就是用石灰、沙土和碎石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材料,比纯泥土结实,比全用石头省钱。”风渡墨解释道,这是他从现代基建知识里学来的,没想到在明朝居然能派上用场。

    最后是“工期紧张”:“咱们可以把整条路分成三段,同时施工,每段安排一个负责人,各自制定工期,最后汇总进度。我会做一张‘工期进度表’,每天记录各段的施工情况,哪个地方慢了,就及时调整人力和材料,保证整体进度不落后。”

    【作者插话:这波操作,简直是古代版“项目管理天花板”!分段施工、责任到人、进度跟踪,放在现代就是标准的工程管理流程,风渡墨这是把Excel的“拆分表格”思路,直接搬到了官道修缮上,不服不行!】

    议事会开了整整一个下午,风渡墨的“现代解法”被一一敲定,原本反对的人也都成了支持者。散会后,乡绅们主动承诺会带头捐款,吏员们也表示会尽快落实资金和材料的申请,里正们则回去组织村民准备“以工代赈”。

    可刚解决完这些问题,新的麻烦又找上门了。

    第二天,户房吏员匆匆跑来汇报:“风先生,府衙那边回话了,专项拨款可以给,但只给咱们一半的钱,说是府衙也资金紧张,让咱们自己想办法解决剩下的。还有,邻县的石灰窑不愿意赊账,说必须先付三成定金,否则不供货。”

    风渡墨皱起了眉,资金又少了一半,材料还得先付钱,这无疑给原本就紧张的预算雪上加霜。他走到窗边,看着外面依旧坑洼的官道,心里清楚,这件事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一旦半途而废,不仅会让乡亲们失望,他在县里的威望也会一落千丈,之前“妖术断案”的谣言说不定又会卷土重来。

    王大眼安慰道:“风先生,实在不行,咱们就再去跟乡绅们说说,让他们多捐点?”

    “不行,乡绅们已经答应捐款,再逼他们,反而会引起反感。”风渡墨摇头,“咱们得另想办法。”

    他回到书桌前,重新拿起那张“问题-解决方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