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官道通车:第一单“汉代外卖” (第2/3页)
围观的村民们都来了兴趣,一个大妈问道:“张老板,我预定一只卤鸡,明天能送到我们村吗?”
“当然能!”张老板拿出一个小本子,认真地记下来,“您放心,明天中午保证送到,热乎着呢!”
风渡墨看着这一幕,忍不住笑着对王大眼说:“你看,这就是我所说的‘激活民间活力’,咱们修的不仅是一条路,更是一条商机路。张老板这生意,简直就是咱们县的第一单‘汉代外卖’!”
“汉代外卖?”王大眼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风先生,您这说法太新鲜了!不过还真挺形象,就像城里酒楼给当官的送菜,只不过这是给乡亲们送,还这么方便!”
张老板听到两人的对话,好奇地问道:“风先生,您说的‘汉代外卖’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您这送货上门的服务,特别新潮,特别方便!”风渡墨解释道,“以后您这生意肯定能火,说不定还能带动其他商铺也跟着做!”
果然不出风渡墨所料,没过几天,县城里的其他商铺就纷纷效仿。卖糕点的李记铺子推出了“糕点配送”,卖布料的王记布庄推出了“布料上门挑选”,甚至连开茶馆的都推出了“茶水送到田间地头”的服务,官道上每天都能看到推着独轮车、骑着驴送货的商贩,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作者插话:这波连锁反应太绝了!一条路激活了整个县域的“外卖经济”,放在现代就是“交通强国”战略的微观体现!风渡墨这波基建操作,简直是古代版“招商引资”,用一条路撬动了整个县的消费市场!】
更让人惊喜的是,官道通车后,外地的商贩也闻风而来。以前因为路不好走,很少有外地商贩来县里进货,现在官道通畅,周边县城的盐商、粮商、药材商纷纷赶着马车来县里贸易,县城的集市变得比以前热闹了好几倍。
户房吏员拿着最新的税收账本,兴冲冲地跑到风渡墨面前:“风先生,好消息!这一个月的商税比上个月涨了三成!尤其是那些做‘外卖’生意的商铺,税收涨得最快!”
风渡墨接过账本,看着上面清晰的数字,满意地点点头。他想起自己当初用Excel思路做的“税收增长预测表”,当时还担心达不到预期,现在看来,实际增长比预测的还要好。
“这都是乡亲们和商贩们共同努力的结果。”风渡墨说,“好的政策就像修通的道路,不仅能方便行走,更能激活藏在民间的活力。 咱们只是搭建了一个平台,真正创造价值的,还是这些勤劳的百姓。”
吏员连连点头:“风先生说得对!现在县里的百姓都说,您修的不是官道,是‘致富路’!就连府衙的赵通判都特意派人来表扬您,说您为全县的民生和经济立了大功!”
官道带来的改变,不仅仅是经济上的。以前因为路不好走,乡下的孩子很难去县城读书,现在官道通畅,不少村民都开始送孩子去县城的私塾上学;以前生病的村民很难及时赶到县城看病,现在官道修通,郎中可以骑着驴快速出诊,大大提高了救治效率。
这天下午,风渡墨正在书房整理官道通车后的总结报告,李大爷带着几个村民,提着一篮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找上门来。
“风先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