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七十三章 军粮引发的军事改革 (第2/3页)
以骑兵为主,兵力甚至达到了十几万,看似战斗力很强,可是这十几万人马都是打败董卓之后,各个羌族降兵整个部落整个部落全部加入的,其中不乏年迈老人和不足十五岁的孩子,战斗力其实并不特别强悍。
那就更不用说南阳郡大军了,这些人马的由来刘谦最为知根知底,其中除了大约有一万多人是他原来的嫡系,战斗力值得一提之外,其余的基本是动员响应保卫家乡的农夫,要不然也不会单单依托关卡防御就损失六万多人了。
鉴于今年一系列战斗打完后,刘谦有了一个稳固可以发展的大后方,再也不需要维持庞大兵力而过分消耗资源,就是没有明年粮食巨大缺口,过于臃肿的军队规模确实有必要消减了。
因此,刘谦决定将六十多万的军队规模暂时消减一半,只留下必要的三十万人马防守从并州到益州偌大的防线上。
并州东方有壶关之险,吕布对此威胁不大,为了防备鲜卑人伺机侵袭,刘谦决定给并州留下六万军队。消灭匈奴人之后,凉州只用考虑防御鲜卑,可是以凉州的贫瘠,鲜卑人一般不愿从哪里发动进攻,为此刘谦只给凉州二万军队的编制。
河东河内两郡出产丰饶,特别是河东郡盛产食盐,这对于远离大海的刘谦非常重要,为此刘谦决定在两郡驻扎三万兵马和两万水军。
虎牢关是阻挡东方诸位进攻雒阳的必由之路,可是虎牢关本身十分坚固易守难攻,故而刘谦决定保持兵力不动,虎牢关依然驻防五万人马。
南阳郡四面临敌,加上他是刘谦的老巢,故而刘谦不能让南阳郡有失。其次,刘谦心中有占据益州之后,从益州出兵东进的想法,那时候如果南阳郡有机动兵力协助,荆州就更容易攻取一些,怀有这样的打算后,刘谦决定在南阳郡驻兵六万。
益州虽然没有到手,可是刘谦也早早把益州军事安排做出了提前部署。攻取益州之后,益州北部属于刘谦的领土,不用考虑驻兵问题,所以益州主要防御方向就在东方。鉴于历史上李严驻防白帝城的典故,刘谦决定在益州驻扎六万军队,其中有两万是水军。
除了这些依托关隘防守的驻守军队之外,刘谦还决定效仿北军组建一支五万人的机动部队,哪里情况出现危机,这支军队就开赴到那里去,至于未来对外作战,这支军队更是主力的主力。
这样一来,刘谦眼下臃肿的六十六万大军,一下子就减少了三十一万,这就能给刘谦省下来将近一半的军粮消耗。
时下刘谦最担心的是粮食,毕竟粮食这玩意就是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手,而士兵一天不吃粮食就失去了战斗力,这才不得不让刘谦为了军粮焦头烂额。可是刘谦手中有钱也是一个不同忽视的因素,有这些大量的金钱,刘谦就能实时精兵政策,可以给士兵配备最好的武器和铠甲,可以让单兵战斗力跨越几个台阶,达到刘谦心中强兵计划的目的。
当然,刘谦也不会傻得真让三十一万大军全部回家种地去。让已经有丰厚作战经验的士兵回家种地,对于刘谦来言,这无异于暴敛天物。事实上,刘谦这次只会裁撤年龄过大或身体致残不适合战斗的士兵,其余士兵刘谦并不是让他们真正退役,而是巧立一个二线兵团的名义,将他们全部划分到二线军团中。
所谓的二线兵团,也就是让他们待在家中半年种地半年练武,而且为了保持他们的积极性,还会给发放相当于正规军一半的军饷津贴,如果遇到战事,随时会征召他们入伍作战。当然,刘谦动用这种手段其他诸侯想学也学不来,谁让他们没有刘谦这厮有钱。
除了二线兵团之外,常备民兵编制刘谦也会大力提倡。这些不需要刘谦花什么钱就可以保持兵源补充的民兵,有心平定天下的刘谦绝对不会太阿倒持,绝对会更加重视民兵建设工作。
有了这些二线兵团和民兵预备役,就算一些地方发生战事,刘谦五万主力就算不去支援,刘谦相信二线兵团和民兵适当加入后,也可以轻松挫败敌人进攻的企图。比如并州,如果吕布毁约从壶关和井陉进攻并州,而同时鲜卑人也在并州北方寇边,并州兵力不足时就可以发动一级动员令,这样二线兵团和民兵短时间就可以让并州六万兵力增长两倍多,以十几万兵力应对吕布和鲜卑,单单以防守的话绰绰有余了。
草拟了未来裁军及军事发展方向问题,刘谦就带领着一万骑兵以正常行军速度北上,两天后渡过了黄河,来到了现在包头地区的吕布老家五原郡,然后就驻扎起来等待鲜卑人的到来。
如果鲜卑想要入侵大汉,占据大草原的他们可以从最东段的幽州玄菟郡到最西端的凉州张掖属国,任何一个地势平坦的关口进犯。这一点上,北方游牧民族远比大汉占据着更多的优势。
西汉前期,汉军往往被匈奴游动的侵犯而弄得疲于奔命,比如前几天听说匈奴寇幽州辽西郡,汉军还不容易赶到了地方,却得到消息匈奴已经跑到并州雁门郡了。这样,汉军和匈奴作战经常没有主动权,白白丧失了歼灭匈奴的机会。
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一代天骄汉武帝才决定改变双方的作战方式,以被动为主动,将战场预定在了匈奴人的区域,最后一点点搬回了胜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